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艺术产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5378
  • 作      者:
    黄鸣奋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黄鸣奋,1952年6月生,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古代文论、文艺心理学、艺术传播学和赛伯文化研究。出版有《数码艺术学》,《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等个人专著16种,主编丛书,论文集多种。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艺术产业》是“媒体与文艺丛书”之一,该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互联网艺术产业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潮流:互联网与艺术产业”“创意:互联网艺术及其产业化”“契机:艺术产业的互联网化”“增值:互联网产业艺术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艺术产业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互联网却相当年轻。互联网的建设尽管导源于美国在冷战期间的军事需要,但不久便走上了民用化、商业化、全球化的道路。它与艺术产业的互动,最初是在彼此相对疏离的条件下进行的,其后变得越来越直接,而且富有成效。本章试图以三种形态概括艺术产业的历史演变,用三大烙印分析互联网对艺术产业的影响,从三层互动阐述艺术产业对互联网的反作用。<br>    第一节  三种形态:通信网络与艺术产业互动<br>    一般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分别以语言的诞生、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问世、电磁波的利用、计算机的发明为里程碑的五次信息革命。若从传播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变革应当是三次:首先是语言的诞生,它造就了生物圈前所未有的口语媒体;其次是文字的应用,它使书面媒体成为现实,后来问世的印刷术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了书面媒体的扩展;再者是电磁波的利用,它创造了全新的超感官的电信媒体,其后发明的计算机正是依托电信媒体而发展成为互联网的。传播史的上述分期与艺术产业所呈现的阶段性具备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将艺术产业发展过程区分为活动型主导、实物型主导、信息型主导三个历史阶段。<br>    ……
展开
目录
    总序/黄鸣奋<br>    绪论<br>    一、艺术:从创造、产业到相关产业<br>    二、互联网:从技术、服务到文化<br>    三、产业:从范畴、研究方法到框架<br>    第一章  潮流:互联网与艺术产业<br>    第一节  三种形态:通信网络与艺术产业互动<br>    一、媒体变革:从口语、书面语到电信<br>    二、艺术演化:从活动型、实物型到信息型<br>    三、产业发展:媒体变革与艺术演化的相关性<br>    第二节  三大烙印:互联网对艺术产业的影响<br>    一、互联网与艺术角色流动化<br>    二、互联网与艺术产品开放化<br>    三、互联网与艺术运营集约化<br>    第三节  三层互动:艺术产业对互联网的影响<br>    一、技术层:艺术产业是互联网的信息资源<br>    二、服务层:艺术产业是互联网的生财之道<br>    三、内容层:艺术产业是互联网的理念渊薮<br>    第二章  创意:互联网艺术及其产业化<br>    第一节  时代弄潮:互联网艺术创意<br>    一、媒体创意:捕捉信息革命的机遇<br>    二、经营创意:面对网络经济的风云<br>    三、主题创意:揭示当代生活的矛盾<br>    第二节  囊括天下:顺应互联网的创意<br>    一、网络互联的追求<br>    二、网络服务的延伸<br>    三、网络家园的营建<br>    第三节  妙在新奇:着眼艺术的创意<br>    一、虚拟之真:艺术描写的出新<br>    二、互动之善:艺术职责的履行<br>    三、流变之美:艺术魅力的展示<br>    第四节  妙策增值:立足产业的创意<br>    一、艺术生产主流化<br>    二、艺术产品同质化<br>    三、艺术活动商业化<br>    第五节  特立独行:反互联网的创意<br>    一、网络运营的挑战<br>    二、网络幻象的揭示<br>    三、网络监视的反抗<br>    第六节  离经叛道:反艺术的创意<br>    一、反真实性创意<br>    二、反规范性创意<br>    三、反审美性创意<br>    第七节  固守本真:反产业化的创意<br>    一、反主流化创意<br>    二、反同质化创意<br>    三、反商业化创意<br>    第三章  契机:艺术产业的互联网化<br>    第一节  与网共舞:艺术产业的发展态势<br>    一、艺术产业的统计标准<br>    二、艺术产业的基本定位<br>    三、艺术产业的互联网化<br>    第二节  匠心独运:互联网与艺术创造业<br>    一、在线化:互联网与艺术创作<br>    二、分布化:互联网与艺术表演<br>    三、航行化:互联网与艺术鉴赏<br>    第三节  技进于道:互联网与艺术制造业<br>    一、建构化:互联网与艺术设计<br>    二、终端化:互联网与艺术用具制造<br>    三、敏捷化:互联网与艺术产品制造<br>    第四节  供需圆融:互联网与艺术传输业<br>    一、定制化:互联网与艺术印刷<br>    二、兼容化:互联网与艺术摄录<br>    三、草根化:互联网与艺术广播<br>    第五节  左右逢源:互联网与艺术营销业<br>    一、共享化:互联网与艺术娱乐<br>    二、电子化:互联网与艺术销售<br>    三、网介化:互联网与艺术中介<br>    第六节  寓教于乐:互联网与艺术养成业<br>    一、远程化:互联网与艺术教育<br>    二、游戏化:互联网与艺术竞技<br>    三、普世化:互联网与艺术出版<br>    第七节  平等交往:互联网与艺术管理业<br>    一、透明化:互联网与艺术部门管理<br>    二、信息化:互联网与艺术社团管理<br>    三、虚拟化:互联网与艺术场馆管理<br>    第四章  增值:互联网产业艺术化<br>    第一节  风动潮生:互联网艺术产业的渊源<br>    一、互联网产业的构成<br>    二、互联网产业艺术化的条件<br>    三、互联网产业艺术化的重点<br>    第二节  顺理成章:互联网艺术产业的特性<br>    一、互联网产业与宏观经济<br>    二、互联网艺术产业的特征<br>    三、互联网艺术产业的意义<br>    第三节  蔚为大国:互联网艺术产业的发展<br>    一、互联网艺术产业链的形成<br>    二、互联网艺术产业链的类型<br>    三、互联网艺术产业链的扩展<br>    第五章  汇合:互联网艺术产业的崛起<br>    一、互联网艺术产业的构成<br>    二、互联网艺术产业的供求<br>    三、互联网艺术产业的走向<br>    附录一  产业统计标准举隅<br>    一、美、加、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1997,2002)<br>    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分类》(ISIC/Rev.3.1,2002)<br>    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br>    附录二  艺术产业的构成<br>    一、艺术创造业<br>    二、艺术制造业<br>    三、艺术传输业<br>    四、艺术营销业<br>    五、艺术养成业<br>    六、艺术管理业<br>    附录三  我国互联网产业概况<br>    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兴起<br>    二、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br>    三、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格局<br>    附录四  译名对照表<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