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触摸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89582
  • 作      者:
    段炼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段炼出国之时,国内史论国于后现代一路研究尚在初始,他来到美东,便即逼近这一领域的前沿,更置身于后现代文化艺术的真切语境中……”
展开
作者简介
    段炼,六十年代初生于四川成都,在四川、山西从师习画。七十年代末入读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至陕西师范大学攻读西方文学硕士学位。八十年代中期任教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并开始翻译介绍西方美术理论,在《世界美术》、《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译文及论文。九O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在康科迪亚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麦琪尔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为《世界美术》及《江苏画刊》等刊物撰文评介西方后现代主义,亦在蒙特利尔等地为国内画家组织个展及联展,参展者包括戴光郁、王发林、叶永青、毛旭辉等。九八年到美国,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威廉大学等名校,同时为国内美术、文学刊物以及纽约《世界周刊》、香港《信报》《明报》、台北《艺术家》《典藏》等刊物撰稿,出版有译著《艺术与精神分析》《艺术与创造无意识》、专著《世纪末的艺术反思》《美术批评与文化视角》、文集《海外看风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触摸艺术》关于艺术的散文集,十多万字,百余幅彩图,记述了作者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可称“艺”普读物。<br>    这部文集的主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幅画。第一部分“感受欧洲”,叙说作者在欧洲各著名美术博物馆参观的所见所思;第二部分“北美大地”,记述在美国和加拿大观展看画的经历,品味古往今来的西方艺术;第三部分“隔洋说艺”,表达作者对艺术的挚爱,评论古今中外的画家和作品;第四部分“字里行间”,议论艺术阅读的酸甜苦辣,以及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这些文章都已于近年发表于海内外刊物,其中不少被各网站转载,在网友间流传,作者愿借此机会向发表这些文章的海内外刊物表达谢意和敬意,计有北京《世界美术》、《美术观察》、《读书》,上海《文景》、《艺术当代》,天津《散文》,西安《美文》,南京《江苏画刊》,重庆《当代美术家》,成都《大艺术》,纽约《世界周刊》,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台北《艺术家》、《典藏·今艺术》和《典藏·古美术》,以及上海“成言艺术”网等。<br>    这部文集之写作,采用散文随笔和札记的方式,以求同更多的读者一道欣赏并谈论艺术。按照西方文学理论里的分类法,这种书写属于“crearive non—fiction’,即“非虚构的文学创作”。我之所以采用这一文体来写作关于艺术的话题,是因为通常的艺术史著和艺术理论,过于高深,有学究之嫌,一般读者不敢问津,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时也会望而生畏。因此,采用散文语言,化深奥为平易,便成为一种必要的尝试。要之,这部书是为年轻读者提高艺术修养而作,虽然内容有一定深度,但因采用了平易的散文语言,集述评与思考于一体,满足了学生和普通读者接受艺术熏陶、了解西方艺术文化、增进审美感悟力的需求,同时,这也是文艺界人士的休闲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佛罗伦萨,流水青涩<br>    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大卫》,就竖立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里,高高地站在六百年前的圆穹顶下。那天下午我去朝拜时,人并不太多,大约有二三十人围着雕刻仰视,另有二三十人坐在圆穹下的长椅上休息或沉思。<br>    其实,这尊雕刻我早就了然于心,当年学画时用《大卫》的石膏模型做肖像模特和人体模特,画过不少素描。那时候不仅熟读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集,还读过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给他写的传记,后来又苦读研究其作品<br>    的心理学专著。二三十年匆匆过去了,现在我对米开朗基罗刀凿下的每一个细节,仍记忆犹新。<br>    曾经同艺术界的朋友们谈及《大卫》。有女艺术家称大卫是意大利种马,这让我想起每年夏天到蒙特利尔港访问的意大利军舰。每到那时,当地不少妙龄女郎,都欢天喜地地跑到码头去登舰参观,下舰时更有不少时髦女孩臂挎水兵一同离港逛街。不消说,她们是迷上英俊的意大利水手了,能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良辰一夜,该是件销魂荡魄的事。。<br>    男艺术家们却有不同看法,一说起《大卫》,就觉得奇怪,这意大利种马的阳具怎么这么小。该不会是米开朗基罗在设计作品时,出于透视变形的考虑吧。可即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其尺寸也不至于小得如此失去比例,就像刚下河游了泳。再说,米开朗基罗是位同性恋,在他的雕刻和绘画中,极少有女性形象,他只迷恋男性的阳刚之美,总在作品中夸张男性骨骼的高大强健和肌肉的爆发激突。记得刚出国时,有次同一位美国艺术家聊到米开朗基罗的比例失谐问题,这位男性艺术家说,那是因为宗教禁忌的原因。我不相信这种解释,因为《大卫》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艺复兴是要歌颂人性和人体,而宗教故事则是这颂歌的载体。<br>    ……
展开
目录
序<br>我说段炼<br>写在前面:艺术与散文写作<br><br>一、感受欧洲<br>意大利,那些遗失的篇章<br>佛罗伦萨,流水青涩<br>巴黎的金玫瑰<br>伦敦四日<br>从柏林到维也纳<br>阿姆斯特丹札记<br>马德里与巴塞罗那<br><br>二、北美大地<br>风景与意境<br>新英格兰的人文风景<br>拍摄新法兰西的湖光山色<br>夏日的北方风景<br>北方孤独的冬天<br>访纽约帝雅当代艺术中心<br>访马州当代美术馆<br>行云流水之美<br><br>三、隔洋说艺<br>艺术的真诚<br>以艺术的名义<br>批评之道<br>多余的话<br>重逢在纽约<br>愿借明驼千里足<br>外一章:魅惑的欣悦<br><br>四、字里行间<br>与书有约<br>阅读之乐<br>品书行<br>续品书行<br>古典之美<br>上海文化地图<br>北美买画记<br>尾声:为何不远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