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策略博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01354
  • 作      者:
    (美)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美)苏珊?斯克丝(Susan Skeath)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Dixit)教授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当选计量经济学会院士,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任教。他于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2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任教。研究领域广泛,在微观经济理论、博弈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增长和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建树,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著作甚丰,除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评论》等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外,他还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大部分均已成为经济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名著或经典教科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其在《策略思维》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写作和案例上之后的通俗博弈论力作。如果说《策略思维》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最为流行的通俗博弈论教科书之一,那么《策略博弈》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最为流行的通俗博弈论教科书之一。知识渊博的迪克西特在本书中通过运用标准的博弈论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政治活动中的技巧、军事活动及战争中的策略等的演绎,比较系统但又很简要地介绍了博弈论的有关基础知识,语言生动诙谐,故事精彩有趣,使得读者在漫游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之中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博弈论的精致分析工具去了解其所以然。
  本书适合于作为经济管理各个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基础博弈论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的辅助读物,当然,学习政治、军事、法律及其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博弈论发烧友们也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许多乐趣和汲取到许多知识营养。
展开
精彩书评
  迪克西特与斯克丝认识到了在大学课程计划的开始阶段教授博弈论概念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值得赞许。通过使用《策略博弈》这本书,每一个地方的学生——正在安纳波利斯学习的年轻的军事战略家以及在芝加哥接受训练的经济理论家们——都可以对博弈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性特例具有这样一种效果,即比起只有理论陈述而没有启发性例子来说,从该书里所学到的知识更加容易记住。
  ——约翰·F·纳什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了解博弈论将改变你整个一生中的思维方式。《策略博弈》为了解21世纪的新兴文化提供了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关键性构架。
  ——保罗·A·萨缪尔森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教员们对《策略博弈》第一版的褒奖
  《策略博弈》是一部会为初学者们开辟一个崭新世界的详尽准确且令人感到非常愉悦的作品……每一个例子都非常艺术性地被挑选出来用以对策略性行为分析中的诸多难题之一加以解释……作者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其例子都是如此生动鲜明,从而产生了一种极为精细的和特别清晰的写作效果……这种非同寻常的力量组合使其成为一部理想的、内容自给的(self-contained)教材。
  ——文森特·P·克劳福德  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经济学系
  该书是一部极棒的非技术性的博弈论导论性著作,行文令人赏心悦目且不失幽默。作者对该主题的处理是非数学化的,但仍不失严谨和准确性。该书作为一部非常全面的优秀教科书十分引人注目,并且它对于学习非技术性的入门水平的博弈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加琳娜·A·施瓦茨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
  作为博弈论的一部导论性教材,该书绝无对手。
  ——萨德什·穆疆达尔  南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
  我极为愿意赞美该作者写了一部启迪心智和有如此分析深度的,并且同时又是极具可读性和令人愉悦的书。干得好!
  ——琳恩·佩帕尔  图辅(Tufts)大学经济学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导论与一般性原理
  第1章 基本思想和范例
  所有入门教材开篇都试图使读者相信该学科举足轻重,从而赢得他们的关注。物理科学和工程学号称自己是现代科技直至现代生活的基础;社会科学探讨重大的政府管理问题——譬如民主和税收;当你为物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学而心力交瘁的时候,人文科学则声称它们可以使你恢复活力。那么,策略博弈,即通常所谓的博弈论,在这些学科中又有何重要地位?你又为何该学点博弈论呢?
  我们将提供一个更切实际,且更符合个性关怀的学习动机。你随时都在博弈——跟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以及敌人,甚至跟指导你的教授。你可能已获得了大量的本能性技巧,而我们希望你会在本书中发现那些你已经学到的经验。我们将以这些经验为基础,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便你提高策略技巧并运用自如。在你的一生中,将有很多机会运用这些技巧,和你的老板、员工、爱人、孩子甚至陌生人进行这类博弈。
  本学科覆盖了广泛的领域,类似的博弈在商业、政治、外交以及战争中经常进行——事实上,每当人们为达成协议或解决冲突而彼此互动时,博弈就发生了。洞悉这样的博弈,可丰富你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并使你在纷繁世事中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参与者。
  博弈论也有助于你学习其他科目。经济学和商学课程业已大量运用博弈理论思维。政治科学也正在迅速跟进。生物学已深受进化博弈概念的影响,而这些概念也已被引入到经济学中。心理学和哲学也与策略博弈的研究相互影响。可以说,除了那些只探讨完全无生命物体的学科之外,博弈论业已成为一门为诸多学科提供思维方法和分析技巧的学问。
  1.1 何为策略博弈?
  游戏(game)一词可能传达了这样一种印象,即该学科无足轻重——它涉及的似乎只是赌博和竞赛之类的琐事,而世界上却充满了诸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战争和商业,以及你的教育、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实际上,策略博弈(game)并不只是“一场游戏”(game);所有这些重要议题都是博弈的例证,而博弈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我们不妨以赌博和运动赛的例子作为开始。
  绝大多数的游戏包含不同程度的机会、技巧以及策略。通过抛硬币来决定“要么倍赚,要么输光”是一个纯机会的游戏,除非你在作弊或抛掷硬币方面有超越常人的技巧。百码赛跑是一个纯技巧的游戏,尽管其中也可能混入一些机会因素,例如,某些参赛选手出赛时运气就是那么背。
  策略是另一种类型的技巧。在赛场上,它既是打好比赛所需的心理技巧的一部分,又是对将体能技巧发挥到何种程度的一种算计。例如,在网球方面,你可通过练习发球(一发要用力而平稳,二发则需要旋转击球)和回击(用力、低、平且准确)来提高自己的动作技巧。策略上的技巧就是要知道球该往哪里发(远球或者是近网球)或者回击到哪里(底线球或斜线球)。橄榄球比赛时,你可通过跟防、围跑以及接传球来提高动作技巧。了解敌我动作技巧的教练通过场外喊话,指导球队最大限度地发挥本队的技巧,利用敌队的弱势。教练的算计组成了策略。橄榄球比赛的体能竞技是队员在场上进行的;而策略博弈则是在场外的指挥中心由教练或助理们进行的。
  百码赛跑要求尽可能发挥体能技巧,因为它不会给你提供观察对手并做出反应的机会,因而无策略的用武之地。而长跑则的确需要策略,比如你是否应当领跑来确定跑步节奏,离终点多远时开始加速以摆脱其他对手,等等。
  策略思维在本质上是你与他人的互动:他人也同时在进行着类似的思考。马拉松比赛中,你的对手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试图阻止或诱导你领跑。网球赛中,你的对手试图猜透你的发球或回击落点;橄榄球赛中,敌队的教练将考虑你方的战术而采取最能打败你方的战术。当然,正如你必须考虑到其他选手的想法一样,别人也在考虑你所考虑的东西。博弈论就是进行这样的互动决策分析的科学。
  若你三思而后行——你明白自己的目标和偏好,以及行动的约束和限制,并根据自己的标准以一种谋略方式选择行动以期得到最好结果——则可称你在理性地行动。博弈论为理性行为增加了一个维度,即与其他众多的理性决策者互动。换句话说,博弈论是关于互动情形下理性行为的科学。
  我们不能说博弈论可以教给你精于对抗的秘诀,或确保你永不失败。首先,你的对手一样可以读到这本书,没有人可能永远获胜。其次,许多博弈都复杂而微妙,而且绝大多数现实情形包含了大量的特异性反应和机会元素,因此不能指望博弈论为你的行动选择提供万无一失的方法。它所能做的,仅仅是提供一些思考策略互动问题的一般原理。在你谋划一个成功的策略之前,你必须把这些博弈思想和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补充到你所处的场合中。高明的策略家常将博弈理论和个人经验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可以说策略对局是科学,更是艺术。本书既会详述一般的科学思想,也会指出其局限性,并告诉你艺术性在何时会更重要一些。
  或许,你已经从经验和直觉中知晓了对局的艺术,即便如此,你还是会发现学习这门科学将大有裨益。这门科学综合了大量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在不同背景和应用中是共通的。若没有这些一般原理,则在每一个新的需要策略思维的情形下,你的思考都必须从头来过。在面对新的应用领域时,这样做是尤为困难的,比如,你从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博弈中学习到对局的艺术,但现在你却必须与生意场上的对手进行策略对抗。博弈论的一般原理为你提供了一个参照点。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你就可以更快更自信地在思考中抓住此种状况的具体特征,在行动中加入艺术成分。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和故事
  如前所述,本书将从一些简单的例子开始。其中大多数例子来自你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情形,在这些情形中策略非常重要。我们将针对每个例子指出它关键的策略原理,并在随后各章节中详细讨论;而在每一个例子结尾,我们将会告诉你可以从本书何处找到更详细的讨论。但请不要直接跳到详细讨论的章节。花点时间读完这些例子,可使你从整体上对策略和策略博弈有一个初步了解。
  1.2.1 回击到何处?
  最具水平的网球赛,是以下顶尖高手之间令人难以忘怀的对战:约翰·麦肯罗(John McEnroe)对伊万·伦德尔(Ivan Lendl),佩蒂·萨帕蕾丝(Pete Sampras)对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以及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对克丽丝·埃弗特(Chris Evert)。回想1983年美国网球公开赛中埃弗特和纳芙拉蒂洛娃之间的决赛,站在网前的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将球打向站在底线的克丽丝·埃弗特,而克丽丝·埃弗特正要回击,那她应当回击斜线球还是底线球?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应该预期短球而向前跑,还是预期穿越球而向另一边跑?
  一般人的想法比较偏好短球。因为球越过网的距离较短,则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较少。但这不意味着埃弗特应该次次都放短球。因为如果她这样做,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就可以轻松断定落球点并准备回击,放短球就不容易取胜。为了提高短球的成功率,克丽丝·埃弗特会回击足够多的穿越球,让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每次都得猜测球的落点。
  同样,在橄榄球比赛中,当攻方只差一码就达阵时,直接冲刺就是所谓的致胜一击(percentage play),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攻方在这种情况下偶尔还是必须传球,以免正中守方下怀。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原则不是克丽丝·埃弗特应该做什么,而是她不应该做什么:她不能每次都用同一招,或者招数太有规律性。如果她这样做,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就会特意防守某个角落,而克丽丝·埃弗特的赢球机会就会下降。
  杜绝有规律性地做一件事并不仅仅意味着避免在类似的情况下使用同一招数。克丽丝·埃弗特甚至不能在放长球和短球两种招数之间机械地切换,因为马丁娜·纳芙拉蒂洛娃会观察或识别这种模式(pattern),或发现其他的规律。克丽丝·埃弗特必须在每个特定的情况下随机地选择招数,以免被猜中。
  包括电视上的体育评论员在内,大家都已熟知混合出招(mixing ones plays)的一般思想。但这一思想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为什么放短球是惯用招数?球员放短球的次数应该占80%还是90%或者99%?在重要赛事中,策略是否应有所改变?比如,前述橄榄球达阵情形下,球员是否应在季度赛中传球而在超级杯赛中直接冲刺?在实际比赛中,球员应如何混合其出招?如果存在第三种选择(吊高球),情况又会如何?我们将在第7章和第8章讨论并解答这些问题。
  电影《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1987)中,英雄韦斯特利(Westley)和恶棍维兹尼(Vizzini)之问的“斗智”(battle of wits)也反映了同样的思想。韦斯特利背着维兹尼往两杯酒中的其中一杯里下毒,而维兹尼决定谁饮哪杯酒。维兹尼对韦斯特利可能会把毒药放进哪一杯酒里进行了大量的循环推断,但是所有的推断本身是互相矛盾的。因为韦斯特利可以预期维兹尼的逻辑并选择把毒药投入另一杯酒里。反推过来,如果韦斯特利用特定的逻辑或规律选择某一杯酒,维兹尼就可以预期到并饮用另外一杯,让韦斯特利饮用剩下的有毒的那一杯。因而,韦斯特利的策略必须随机或非规律化。
  这一幕也揭示了某些其他道理。在影片中,维兹尼输掉了游戏和性命。但影片后来显示,韦斯特利在两杯酒里都下了毒;在过去几年,他已经对这种毒药有了免疫力。所以维兹尼实际上是在一个致命的信息劣势下玩这场游戏。参与人有时可以应对这样的不对称信息;第9章将考察人们在何时可以以及如何应对信息的不对称。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与一般性原理
第1章 基本思想和范例
1.1 何为策略博弈?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和故事
   1.2.1  回击到何处?
  1.2.2  GPA暗斗
 1.2.3 “我们未能参加考试,是因为我们轮胎爆了”
 1.2.4 教授为什么这样狠心?
 1.2.5 危机边缘的室友与家人
 1.2.6  约会博弈
1.3  学习《策略博弈》的策略
第2章 如何思考策略博弈?
2.1  决策与博弈
2.2 博弈分类
   2.2.1 博弈中各方是序贯行动的还是同时行动的?
 2.2.2 参与人的利益完全冲突还是具有某些一致之处?
2.2.3 博弈只进行一次还是重复进行?对手是否固定?
2.2.4  参与人拥有完全或相同的信息吗?
2.2.5  博弈规则是固定的还是可人为操纵的?
2.2.6 合作协议是否具有强制力?
2.3 一些术语和背景假设
2.3.1  策略
2.3.2 支付
2.3.3 理性
 2.3.4 对规则的共同知识
2.3.5  均衡
2.3.6 动态与进化博弈
2.3.7 观察与实验
2.4 博弈论的用处
2.5 后续章节的结构
2.6  总结
第二部分 概念与技巧
第3章 序贯行动博弈
3.1  博弈树
 3.1.1 决策结、枝及路径
   3.1.2 不确定性与“自然的行动”
3.1.3  结果与支付
3.1.4 策略
   3.1.5 博弈树的构造
3.2 用博弈树求解博弈
3.3 增添更多的参与人
3.4 行动顺序的优势
3.5  添加更多的行动
3.5.1  井字棋
   3.5.2  国际象棋
3.6 逆推实验
3.7 幸存者游戏策略
3.8  总结
第4章 纯策略同时行动博弈(Ⅰ):离散策略情形
4.1  离散型策略同时行动博弈的描述
4.2 纳什均衡
 4.2.1 纳什均衡概念的进一步解释
   4.2.2 纳什均衡:一个信念和选择的体系
4.3 占优策略选择
4.3.1  两个参与人都存在占优策略的情形
   4.3.2  只有一个参与人存在占优策略的情形
 4.3.3 重复剔除劣策略
4.4 最优反应分析
4.5 零和博弈的最小最大值方法
4.6 三人参与的博弈
4.7  纯策略博弈的多重均衡
4.8 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形
4.9  总结
附录 几个一般性的定义
第5章 纯策略同时行动博弈(Ⅱ):连续型策略、(Ⅲ):讨论和证据
5.1  纯策略是连续型变量的情形
  5.1.1 价格竞争
5.1.2 政党宣传拉票
5.2 纳什均衡的经验证据
   5.2.1  实验室或课堂里的实验
 5.2.2 现实世界的证据
5.3 对纳什均衡概念的批评性讨论
 5.3.1 在纳什均衡中对风险的处理
5.3.2  纳什均衡的多重性
5.3.3 纳什均衡对理性的要求
5.4  可理性化
   5.4.1  可理性化概念的运用
 5.4.2  可理性化导出纳什均衡
5.5  总结
第6章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
6.1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
   6.1.1  两阶段博弈与子博弈
 6.1.2 多阶段博弈的结构
6.2 在博弈中改变行动顺序
6.2.1  同时行动博弈变为序贯行动博弈
   6.2.2 行动顺序上的其他变化
6.3 分析方法的改变
 6.3.1  用博弈树表示同时行动博弈
6.3.2  用策略形式说明和分析序贯行动博弈
6.4  三人博弈
6.5  总结
第7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时行动博弈(Ⅰ):零和博弈
7.1 什么是混合策略?
7.2  不确定行为:混合行动使对手难以预料
   7.2.1 最优反应分析
 7.2.2 最小最大值法
7.3  纳什均衡作为一个信念与反应系统
7.4  当一个参与人有三个或更多纯策略时的混合
7.4.1  一般情形
   7.4.2  例外情形
 7.4.3  一个混合策略占优的情形
7.5  当参与人双方都有三个策略时的混合
7.5.1 所有策略的完全混合
   7.5.2 存在一些未使用策略的混合均衡
7.6 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证据
7.7  实践中如何使用混合策略
7.8  总结
附录 概率与期望效用
第8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时行动博弈(Ⅱ):非零和博弈、(Ⅲ):一般性讨论
8.1 不确定信念支撑的混合策略
   8.1.1  哈里会碰上萨莉吗?
 8.1.2  懦夫
8.2  有三个策略的非零和博弈
8.3 混合策略均衡的一般性讨论
8.3.1  弱均衡
   8.3.2 对手的无差异与防止被对手利用
 8.3.3 在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违反直觉的结果
8.3.4  非零和博弈中另一个违反直觉的结果
8.4 非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实证
8.5  三个或更多策略中的混合:一般性理论
8.6  总结
第三部分  某些更为广拓的博弈与策略类型
第9章 不确定性与信息
9.1  非对称信息:基本思想
9.2 直接沟通或“廉价磋商”
9.3 信号传递和甄别
9.4 激励报酬
9.5 信号传递博弈中的均衡
   9.5.1  分离均衡
9.5.2  混同均衡
   9.5.3 半分离均衡
 9.5.4  一般理论
9.6  信号传递和甄别的一些例证
9.7  总结
附录 信息与风险
第10章 策略性行动
10.1  策略性行动的分类
   10.1.1  无条件的策略性行动
 10.1.2 有条件的策略性行动
10.2 策略性行动的置信度
10.3  承诺
10.4 威胁与许诺
10.4.1  威胁的例子:美日贸易关系
   10.4.2 许诺的例子:餐馆定价博弈
 10.4.3  威胁和许诺相结合的例子——中美政治行动
10.5 一些额外的议题
10.5.1  策略性行动何时起作用?
   10.5.2 遏制对强迫
10.6 建立置信度
 10.6.1 减少你行动的自由
10.6.2  改变你的支付
10.7 反策略性行动
   10.7.1  非理性
 10.7.2 切断通信
10.7.3 开辟逃走的路
   10.7.4  消除对方想要维持声誉的动机
 10.7.5  腊肠策略
10.8  总结
第11章 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
第12章 集体行动博弈
第13章 进化博弈
第四部分 在特定策略情形下的应用
第14章 边缘政策:古巴导弹危机
第15章 策略与投票
第16章 投标策略与拍卖设计
第17章 谈判
第18章 市场与竞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