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本来的意义。汉语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本义,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具有两个以上的意义时,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词义的引申不同于词义的更替,因为后者在产生新的意义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而词义的引申则不然,一个词产生了新的引申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引申义很重要。一方面它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于面目全非;另一方面,它使语言丰富化了。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近的引申义很容易令人意识到,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尊长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远的引申义就不容易让人意识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不但意义远了,连读音都改变了。其实长短的“长”和滋长的“长”,意义还是相当近的,因为草木滋长(zhang)是越来越长(chong)了。然后滋长的“长”引申为长幼的“长”,再引申为首长的“长”。这样利用一个词的本义去理解它的引申义,就像抓住了这个词的纲,纷繁的词义都变为简单而有系统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