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09583
  • 作      者:
    刘静著
  • 出 版 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面对着人类对健康的永恒需求,一种和谐的健康观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新的文化标志。而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也为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找到了契合点。太极拳作为东方具有代表性的身体文化,其中折射的文化魅力和具有的文化张力,正需要在这样一个文化认同的背景下去宏扬和展现。 《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并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一些章以新的视角,尝试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揭示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和科学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困脱肉,君障色失,死于冬。”这里是说精神因素是影响五脏致病的原因。故《内经》中反复指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基于以上,中医和养生在治疗、预防疾病和养生延年方面都有相应的原则和方法。《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又说:“故日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灵枢·根结》)只有阴阳和谐,精神乃治。“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可见,中医主要是通过调理五脏功能和人体精气来进行治病调神的。养生学历来重养神。《内经》说:“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纵情声色,不知养神,以至早衰,故主张清静养神。《庄子》所谓“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日:“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在清静养神的基础上,认为动静结合,则更有利于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则示人“恬淡虚无”。恬淡,静也;虚无,心神宁静与清静。明人瞿佑亦日:“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居家宜忌》)这些论述都强调养心凝神是养生之重点。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研究的意义
一、健康主题的需要
二、太极拳自身领域研究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运用理论概括和分析、推理与演绎、归纳的方法
二、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三、研究问题与展望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本研究方法论
二、本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 太极拳传统健身思想探骊
第一节 价值论
一、技击——太极拳主体价值取向
二、技进手“道”——太极拳本体价值之追求
三、技、身、性和谐统——太极拳价值系统结构特征
四、太极拳价值观的演变和现代化转型
第二节 范畴论
一、理论
二、心论
三、意论
四、神论
五、气论
六、劲论
七、身论
第三节 思维论
一、太极拳思维机制论
二、太极拳思维范式论
第四节 思想探骊
一、内外兼修,形神统一(从身的角度)
二、气贯四梢,体用兼备(从技的角度)
三、术德并修,身心合一(从性的角度)

第三章 太极拳健身机浬探
第一节 太极拳运动对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第二节 太极拳运动对心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第四章 综合讨论
第五章 结论
主要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