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栖筠及其政治生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7515
  • 作      者:
    李文才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文才,l969年生,江苏东海人。1988~1998年,先后就读于扬州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于大连大学、河北大学、扬州大学,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李栖筠(719-776)主要活动于唐肃宗、代宗之际,官至御史大夫。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均为中晚唐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都曾两次拜相,是李栖筠奠定了赞皇李氏在唐代历史上的地位。除上个世纪陈寅恪先生曾写过《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学术界对于李栖筠的研究不多。《李栖筠及其政治生涯:“赞皇李氏与中晚唐政治”研究之一》是系统研究李栖筠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具有原创的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钱穆先生曾说:“历史虽说是属于人,但重要的只在比较少数人身上。历史是关于全人群的,但在此人群中,能参加创造历史与持续历史者,则总属少数。似乎中国人最懂得此道理,因此中国历史记载最主要的在人物。向来被认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体例,特别重要是列传。可见中国人一向以人物为历史中心。故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历史人物,亦即无法研究历史。固然也有人脱离了人和人物中心而来研究历史的,但其研究所得,将总不会接触到历史之主要中心,这是决然可知的。”①
    钱穆先生这个关于历史与人物关系的论点,为我们研究历史指出一个有效途径,既然我们不可能对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都进行研究,那么就必须从中选择出最具某方面代表性的人作为切人点。循此思路,我在探讨中晚唐历史发展演变的时候,面对头绪繁多、变化杂陈的历史现象,决定选取其间的一些重要人物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人都是在唐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通过对他们政治生涯的研究,可以从某一方面透视唐朝那一时段的历史。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国运
第一节 “赞皇李氏”释义
第二节 赞皇李氏之家世传承
第三节 李栖筠出仕前的生活状况
第四节 李栖筠出仕前后的唐代政治社会

第二章 应试与初仕
第一节 进士及第
第二节 初入仕途
第三节 与李岘结缘

第三章 从军安西
第一节 任职冠氏与李岘被贬
第二节 入幕安西
第三节 播仙战役考述

第四章 赴难勤王
第一节 潼关失守
第二节 赴难勤王

第五章 任职三司与迁转南曹
第一节 降贼群官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降贼群官之处理过程
第三节 主持“南曹”工作

第六章 沉浮于肃、代之际
第一节 任职山南防御观察使
第二节 李岘与李辅国的斗争
第三节 “七马坊押官案”始末
第四节 河阳之战与供军有方
第五节 邙山之战与出刺绛州

第七章 从给事中到工部侍郎
第一节 出任给事中
第二节 纵论科举制度
第三节 担任工部侍郎

第八章 任职于江南
第一节 “安史之乱”后的江南
第二节 出任常州刺史
第三节 担任浙西观察使

第九章 主持御史台工作
第一节 出任御史大夫
第二节 元载与唐代宗朝政治
第三节 掌持邦国刑宪
第四节 忧愤而卒

第十章 赞皇李氏之门风传承
第一节 务实为民的政治作风
第二节 积极有为的政治态度
第三节 崇文尚教的政治理念
第四节 突出的军事才能
第五节 处世之道、道德文章及宗教信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