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释宝鼎<br> 那么,毛公鼎之所以引起世人如此高度重视的缘故,除了上述诸多因素之外,笔者觉得似乎还应该从学术角度多加关注,因为毛公鼎内壁上镌刻32行499字铭文,是中国古代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铸造工艺和书法艺术等方面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于这样一件国宝重器,其一出土就受到学界和古董商人的密切关注,且考释其铭文者也大有人在,到国学大师王国维时代这499字铭文已经基本上能够读通了。对此,王国维在《毛公鼎考释序》中曾这样写道:<br> 三代重器存于今者,器以盂鼎、克鼎为最巨,文以毛公鼎最多。此三器皆出道光、咸丰间,而毛公鼎首归潍县陈氏,其拓本摹本亦最先出,一时学者竞相考订,嘉兴徐寿臧明经同柏,海丰吴子瑟阁学式芬,瑞安孙仲容比部诒让,吴县吴清卿中丞大潋,先后有作。明经首释是器,有凿空之功,阁学矜慎,比部闳通,中丞于古文字尤有悬解,于是此器文字可读者十目八九。<br> 在这里,王国维不仅列举评价了其中几位学者考释毛公鼎的贡献,而且透露说“毛公鼎首归潍县陈氏”,至于极少数得到陈介祺赠送毛公鼎拓本的好友当中,王国维所提到那位浙江嘉兴的徐同柏因为是第一位认定毛公鼎为“器”之人,故而被王国维赞誉有“凿空之功”。不过,由于毛公鼎上的铭文历时久远,中华文字又多有演变,其中依然有些字难以考释。<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