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南古村落: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83397
  • 作      者:
    吴重庆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重庆,福建莆田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开放时代》主编,兼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市政协文史专员,主要从事华南农村社会变迁研究。2002年至2003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4年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2010年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著有《儒道互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穿越斑马线》(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本土情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编著有《直选与自治》(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广州关键词》(商务印书馆,2009)等。另有近五十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华南古村落: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是作者十余年来在从事华南乡村研究的过程中,对先后考察过的近五十个古村落的情景再现。“情”指的是不便在学术论文中加以表达的对古村落衰败的悲情,“景”指的是以图像见证古村落衰败的历史。《华南古村落: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图文并茂,图与文的视角皆系于至今仍生活在古村落中的人的心态与日常生活。
展开
精彩书摘
    瓜岭村的总祠堂叫松皋黄公祠,下有六座房祠,分别名为罗峰黄公祠、爱闲黄公祠、壮逸黄公祠、圣匡黄公祠、四房黄公祠和名国黄公祠。黄公祠和“近洲私塾”坐北朝南一字排列,南有曾经清辉可挹的瓜洲小河,东西北设三个门楼,更有“宁远”和“棠荫”两座钢筋水泥浇筑的炮楼并耸于村落的西南和东北角,还有期翼文教昌明的魁星楼和护佑濒水民生的北帝庙。从旧时村落格局看,其规模并不小。但今天的瓜岭却依然是个小村,只有六百余黄姓住民。<br>    80岁的黄厚泉老人说,旧时瓜岭也算细(小),总受人欺,经常有人来抢掠,村民无计,后来,80%的人逃到澳洲新西兰种菜去了。特别是民国八年那阵,石滩有个贼头叫袁虾九,带一班手下,扮成军人,开船到瓜岭,拉走32个十几岁大的细佬哥(男童),其实是绑票。袁虾九将船开到南湾,先是残害了两个细佬哥,跟着传话返来,要求拿钱去放人。经此事,远在澳洲新西兰的族人集资返来,建了两座炮楼,买了七八十条枪,还有两台小型迫击炮。谁知38年日本仔来,村民好惊,全躲进炮楼。日本仔又以为村里有驻军,就派军队围了炮楼,贴上“大日本皇军封”的封条,架了梯子,命村民一个个爬落来。<br>    这样的经历足以让村民惊心动魄了,不过乱世之际留下的,尚有温煦的记忆。看黄厚泉老人字写得有功力,问他是否念过近洲私塾,黄伯说,我是直接在四房堂(四房黄公祠)读小学的,当时叫私立瓜洲小学,不止本村,加上外村小孩,读书免费,还有校服送。教师都是从广西来的,后来听人讲,都是一些来广州避难的共产党员。瓜洲小学的创办人是族人黄田惠,他在广州做生意,主要是焙荔枝,再运去上海卖。后来,黄田惠的荔枝船在长江口被日本仔的飞机全炸沉了,瓜洲小学关门,书也没得读了。<br>    百多年前过海漂洋的瓜岭人如今在澳洲新西兰已达2400人之众。70年代,他们曾捐资为瓜岭修村道,但被公社干部拒绝,怕给社会主义抹黑。八九十年代,陆续有人返乡访亲,但近几年已难得再见此景。老的都过身了,年轻的感情也淡了,黄伯说。未离乡土的瓜岭人则由于当年绝大多数村人的离去而妨碍了村落共同体记忆的正常传。承,即使是黄伯,也只记得村里一座门楼的名字,叫绵秀坊。至于旧时那些寄意高远的巷名,如今竟无人能道出一二,生冷的门牌上仅见“旧村巷××号”字样。那个曾经游戏式轮番劫难,也曾经逸致生辉的瓜洲,或是悄自抢先离弃了主人,驾鹤西去,仅留下一身残败,在浊水连连的瓜洲河畔。<br>    ……
展开
目录
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自序)<br>从传统到现代:现代化之旅中的乡村(卢晖临序)<br>钱岗村<br>凤院村<br>莲塘村<br>黄田村<br>朗头村<br>高溪村<br>木棉村<br>大江埔村<br>钟楼村<br>殷家庄<br>邓村<br>秋枫村<br>瓜岭村<br>深井村<br>横沙村<br>仑头村<br>南湾村<br>仙庵村<br>聚龙村<br>大岭村<br>小洲村<br>石壁村<br>土华村<br>莘汀村<br>官塘村<br>穗石村<br>新基村<br>文冲村<br>龙岗村<br>南村<br>凤浦村<br>小龙村<br>淇澳村<br>南屏村<br>南亭村<br>雄丰村<br>【附录一】别样的乡村<br>【附录二】华南古道<br>【附录三】华南手工艺人<br>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代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