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不注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802495
  • 作      者:
    唐景椿,孔宪雷著
  • 出 版 社 :
    济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华不注史话》从传统文化遗存的角度全面展现了济南华不注山的迷人之姿,让读者从中领略到除却美景之外,华不注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美丽的民间神话传说,跟随作者一起缓慢、细致、悠闲地去品鉴华不注山的名山胜迹!
展开
内容介绍
    《华不注史话》具体而细微地介绍了济南的名山——华不注山,从地理风物,到人文遗迹,再到历史溯源,以至于华不注山的民间传说,作者对华不注山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概览,和深入的解读。《华不注史话》对于进一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宣传济南、展示济南,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沧海桑田话华山
    华不注山的命名及山势
    华不注山,今简称华山。唐代《元和郡县志》即有记载:“华不注,一名华山。”或因其传说,或因其形状,又名金舆山、尖山、尖尖山。
    “华不注”,其实是一个比喻,即“华跗(柑向)注”的转音。“华”、“花”同音同义,“不”字读“跗”,即柑,是花萼。华跗,即花骨朵。“华不注”是说,此山像含苞欲放的荷花骨朵注入湖中。
    把湖命名为“莲子湖”,把山比喻成花骨朵,可谓既确切又高雅。国学大师季羡林对此举非常赞赏,他曾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见《清塘荷韵》)。不光这山以其山形被命之“华不注”,就是古时济南古城北郊,北达鹊山、南至标山、东到华山的大片水域的鹊山湖,又因其烟波浩渺、芰荷十里,到唐代干脆叫“莲子湖”了。这样说来,华不注山和莲子湖的命名便都是由荷花而来了。全国不少地方的山、河、湖虽有以荷花命名的,但如济南的华不注山和四周湖泊均以荷莲而名,这却是罕见的了。
    正因为华不注山名高雅,所以人们便把周围的南卧牛山(光光顶山)、北卧牛山、驴山、九里山、黄台山、鹊山、小山、茅山等,看成是“花骨朵”开放后的花瓣,将这些山统称之为“花山(华山)”,这“华山”便成了整个华不注山群的代称了。
    华不注山,山势奇特,历代文人也多有描绘。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单椒秀泽,虎牙桀立,孤峰特拔。”这是说山峰的峻峭。尤其赵孟烦《鹊华秋色》画面上,那尖峰瘦削之状,几乎成了华不注山形的一张定形名片。
    清代朱照《锦秋老屋笔记》题《鹊华秋色》一则中,作者却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华山的另一形象。文日:“华不注山,正面东南向,在八涧堡、竹甸(祝甸)两村间望之,丰隆丕大,形如决苞芙蓉,故日‘华柑’。赵松雪画《鹊华秋色》,寄贻周公谨密,在城隅间望之,取其侧面,乃作单椒尖山。后人辗转效颦,无非尖峰瘦削之形,‘华柑’名目全失真。余旧居竹甸村,华不注山自幼所习见者,画正面,山不失华柑之形,非徒翻新尚奇也。”
    朱照说的为“决苞”绽放的荷花,是从清代竹(祝)甸村向西北看到的华不注山,我们现在从山的东南、东侧去看,其山形依然如朱照看到的一样。
    总之,华不注山可以从东、南、西、北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写、去画,使一个丰富多彩的华不注山秀姿展现在观者面前。
    华不注山的由来
    大约在距今6亿年至4.4亿年这段时间内,济南还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浩瀚大海。济南市的西北部约是海的中心,市区及千佛山以南,则是这海洋的东南边缘。距今44亿年的奥陶纪晚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原来的济南海域,海水渐退变为陆地,地面普遍上升,海底岩石逐渐经受日晒、风吹、雨淋、冰冻及流水冲刷而遭到剥蚀。距今约1.8亿年,发生了“燕山造山运动”,包括济南寒武纪和奥陶纪海底岩层,同泰山周围地区一起上升,并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倾斜,这便是地质史上所说的“巨大的泰山穹窿构造”(以上资料参考陶良喜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济南的泉水》)。在“燕山造山运动”时期,济南北部地区岩层发生断裂,为地下深处岩浆向上活动提供了通道。随着岩浆的向上侵入,后又经分异及冷凝后,就形成了被统称为“济南辉长岩”的辉长岩——闪长岩类岩石。“齐烟九点”这些散列的孤山,就是济南辉长岩侵人体上部似瘤状的突起。这些辉长岩均为坚硬的火成岩,其色深灰,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华不注山周围地区,先后经历了“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5个大的地质时期。因内力地质作用,“岩浆岩发生多次侵入活动,地壳处为抬升状态,由于在总体隆升中垂直运动的差异,使得剥蚀、沉积在本地区同时进行,高地部位遭到剥蚀,相对低洼处则形成陆地沉积”。又因地球外部力量引发的降水、物理、风化、剥蚀和堆积作用,于是便形成了华不注山等山体的崩、滑、流及奇峰、怪石的地貌。其主体东西向展布,宽20公里,长45公里。
    P1-3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 沧海桑田话华山
华不注山的命名及山势
华不注山的由来
华不注山由来的传说
单椒秀泽映名泉
沧桑华不注 

二 折戟沉沙古战场
齐晋“鞍之战”
三周华不注之另说

三 鹊华秋色入画图
鹊华秋色
《鹊华秋色》图的收藏和题跋
赵孟颊及周密

四 海右古观华阳宫
四季殿神院
净土庵
泰山行宫
三教堂
关帝庙
三元宫
龙王庙
三皇殿
棉花殿
文昌阁 吕祖祠

五 名山奇石两相映
奇石歌
猿人石
龙虎龟蛇四奇石

六 瓜棚柳下聊华山
金牛的传说'
仙人桥的传说
三仙姑石的传说
蛙石的传说
山顶建真武庙的传说
“井台会”的传说
主峰山顶的传说
打柴遇仙的传说
石林的传说
景光湖的传说l

七 磊磊勒铭忆华山
摩崖石刻
古观碑碣

八 文华诗丽赞胜景
游记
诗篇

九 水泊胜境华不注
重绘《鹊华秋色》图
附录
华不注山摩崖石刻、奇石位置示意图 
华阳宫庙宇、石碑、名树位置示意图
古航道示意图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