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辛亥革命人物画传:1911-201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59816
  • 作      者:
    罗家伦编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人物画传(1911-2011)》是为纪念辛亥年初在广州起义壮烈牺牲的烈士所著,除了图片和小传外,还增添了图表、遗墨、和一篇起义经过:《壮烈的开国序幕、灿烂的碧血黄花》,内容要比一本单纯的文字叙述丰富而生动得多,编入本书第二章。
展开
内容介绍
    《辛亥革命人物画传(1911-2011)》是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五四宣言》的起草者罗家伦先生在六十年前,出于“后死者的责任”,集合当年健在的辛亥革命元老和一些史学家、画家,广泛搜集史料,为辛亥革命先驱所立的画传。《辛亥革命人物画传(1911-2011)》可使百年后的当代读者从孙中山、黄花岗革命先烈以及民国开国人物的翔实介绍中,形象、生动、直观地了解那些志士仁人反抗封建王朝、探索救国真理、投身革命、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和惊天动地的革命业绩。此书出版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有助于当代读者追忆当年辛亥志士的风采、情怀。
展开
精彩书摘
    3. 求学、行医、立志革命
    先生幼年时候,当地还没有学校,只能进私塾求学。在七岁那年入学,到十三岁读完了重要的经书。可是乡村环境和私塾教育,拘束不了一位有天才有活力的英勇少年。就在他十四岁那年——(公元1879年,日本并吞琉球的一年)随同他的母亲杨太夫人坐轮船往檀香山去看他的哥哥。这一次旅行,对于他的影响很大,在他亲笔的自传上,明白地写着在途中“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这是一个重大的启示。这启示和一位宗教家所得的启示一样,使他得到自我的认识,和生命的觉醒。在这启示之下,他窥见了一生伟大事业的前途。
    到了檀香山,他就开始接受西洋的文化。先入意奥兰尼书院读了四年书,到17岁那年毕业,再进阿湖书院读了一年;于18岁回到广东。广州和香港两地不过是一水之隔。他先在香港进拔萃书院,20岁转入皇仁书院。这时候对于英文的根基已经确立,所以他转而注意中国的经史之学。
    这时候正发生了中法战争,我国军队失败,法军扰乱到福建和台湾一带;清廷于无可奈何中又在天津签订了辱国丧权的条约,把越南归为法国所有——法国现在越南所受到的困扰,就是当时进占越南的后果。因为这一重新的国耻,这位爱国而有革命性的孙先生就下了决心,要“倾覆清廷,创建民国”。
    21岁,他进了广州美国教士所办的博济医院学医。医学本是一种非常专门的学问,可是这位青年革命志士对于国家民族高度的热恋和无限的同情,使他不能专把医学来济世,而且要拿革命来救国。所以鼓吹革命的活动,他就在学校里开始。
    22岁,先生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这是一个新设的医学校,一切课程设备,当然比博济医院完善,而且在香港地区,从事革命活动也较自由。他在西医书院前后六年。在27岁那年,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我们查看他当年的成绩单,就知道他学业的优异。可是他自入学那年起,即已积极地鼓吹革命,和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三人为革命的结合:在那以忠君为天经地义的时代,他们就得到了“四大寇”的荣誉头衔。
    毕业以后,先生开始行医,先在澳门设立中西药局,后在广州设立东西药局。他的药局并不以谋利为目的。这位抱着伟大同情的青年医师还借钱生息,来实行把免费药物,施给病人。他一面医人,一面还想医国,于是和郑士良、陆皓东等好几位朋友,联络防营,结纳会党,进行革命起义的工作。
    “余回祖国,就学于本城之博济医院。仅一年,又转香港雅利士医院(按即西医书院),凡五年,以医亦救人苦难术。然继思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于心中。”(《孙中山在岭南学校讲演》)
    “予在广州学医,甫一年,闻香港有英文医校开设,予以其学课较优,而地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学校肄业。数年之间,每于学课余暇,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常往来于香港澳门间,大放厥词,无所忌讳。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孙文学说》)
    4. 中日战争与兴中会成立——首举义旗
    中法战争以后,清廷的纸老虎已经完全戳穿。接着就是英国胁迫清廷承认其占有缅甸和西藏南边的哲孟雄部。法国强迫要广西的龙州辟为商埠。俄国的势力向东发展,侵占了帕米尔高原,更开始积极经营西伯利亚。由于外患的加紧,国内维新的潮流渐渐起来。这位青年革命志士在这潮流初起之时,也曾和陆皓东游历过平津一带,并南下武汉三镇,观察长江形势。这次旅行,使他看破了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女主西太后的愚昧专横,认定这绝不可能从变法维新,挽回大局。正在那一年的7月25日,中日战争爆发。不到两个月,日军攻下平壤,随即渡过鸭绿江,攻占中国的凤凰城,并打下了旅顺。清廷海陆两军在很短期间,已不能再作有效的抵抗。这一个刺激,对孙先生太大了。他觉得要救中国,非创造新的生机,打开新的局面,没有办法。所以南下之后,重返檀香山,约集他的哥哥德彰和邓荫南等二十多人,创立兴中会。在那年(1894年)的11月24日开始征收会费,发表宣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组织。
    这新兴的革命组织的誓词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远东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就在这短短的三句话中,已经确切地表明了。
    这一位想创立民主共和政体的先知先觉者,绝不空谈或坐谈革命。他要拿行动来实现他的理想。在1895年的2月,就把兴中会的总机关,从檀香山迁到香港,并且立即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攻取广州。在会议中,采取了陆皓东的建议,制订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大家前往广州,策划军事行动。原定10月26日(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日)在广州起事。不料事机不密,香港军械又未能如期运到,以致陆皓东等被捕,为清吏所杀害。这次起义虽然失败,可是以极少数的志士,竟敢和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帝国搏斗,实在表现出这新兴的革命组织的伟大精神。
    ……
展开
目录
序言 罗久芳
第一章:孙中山先生画传
前言
历史和生命的凝结——孙中山先生生平
1.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变动——孙中山诞生前后的时代背景
2. 诞生的地点和家庭
3. 求学、行医、立志革命
4. 中日战争与兴中会成立——首举义旗
5. 伦敦蒙难和三民主义体系的开始形成
6. 在列强瓜分的企图中再起义师
7. 革命潮流风起云涌
8. 革命力量的集中——中国同盟会成立
9. 积极展开的革命行动
10. 黄花岗与武汉起义
11. 中华民国的建立
12. 考察各省与铁路救国的主张
13. 二次革命失败与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14. 南下护法及其所受的挫折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新形势和革命理论与方略的完成
16. 在西南重建革命政权及遭遇到的障碍与艰险
17. 从头做起——改组革命政党建立革命武力
1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星殒北京,由震动到感动全国
附录:
1. 同盟会成立前海内外革命团体组织简表
2. 辛亥各地光复简表
3. 孙中山先生生平简表

第二章:黄花岗革命烈士画传
前言
壮烈的开国序幕 灿烂的碧血黄花
黄花岗烈士画像及小传
烈士遗墨
附录: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殉难烈士表

第三章:中华民国开国名人画传
前言
民国开国人物画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