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华东地区大学生调研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52621
  • 作      者:
    杨雄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华东地区大学生调研报告》主要描述按照“集体记忆”理论(collective memory),集体记忆的内容和建构方式与历史事件的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一些研究表明,那些发生在青春期或者成年早期的事件更容易被记住。舒曼和斯科特(H.Schuman& J.Scott,1989)对代际传承、生命历程和集体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证实: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特定年龄的生活经验的影响的。而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记忆体验比后来的经验具有更强的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开放后出生”一代大学生他们最直接、敏锐地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巨变,以及社会转型对他们的影响,从而成为最为拥护改革开放的青年一代。大学生作为一个与社会有着特殊关系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结构中有其独特的地位、特征和活动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可以从如下两点来把握:
    第一,他们是一个具有清晰社会特征、可以把握的社会实体,而不是在时间上的过渡阶段。大学生群体在年龄上、身心发育程度、受教育水平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在性别、籍贯、家庭出身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目睹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深度转型,作为世界新经济体中的社会结构成长要素,他们所经历的国家巨大变革,以及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意识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特定转型时期的社会历史变化。
展开
内容介绍
    《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华东地区大学生调研报告》是为庆祝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50华诞(1958-2008)由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集体完成之调研成果。《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华东地区大学生调研报告》是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考察、研究重点、以华东地区大学生群体为参照群体,通过平行、对比研究,试图对“改革开放后出生一代”大学生作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描述,进而提出状况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于一种崭新的不同于过去的“数字化生活”状态中。杨雄在《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①一文中谈到,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带来负面效应,并使之出现网络性心理障碍问题,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警觉力不足、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等多种迹象。张鸿在《双刃剑:网络与大学生》②一文中指出,进入了电脑网络空间就好比进入一片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海洋,从而导致人们完全沉浸到网络这虚拟化的生活空间中而不能自拔。尤其对求知欲望盛、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而言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令大学生对网络极度迷恋而无力自拔。据报载,上海已有大学生因上网成瘾最终导致精神病发作。张鸿在文章中指出,今后类似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会越来越多。
    第四节大学生消费与闲暇生活发展趋势
    一、从生存消费向质量型方向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预计未来消费结构将更有利于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从消费和闲暇生活的内容上看,一方面,大学生用于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会逐步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体育锻炼和旅游的支出将逐步上升。并且,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将会变得更有质量。
    二、教育消费比值将大幅度上升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大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再是阶段性任务,而将伴随人的终身。另外,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将会越来越成熟。2000年底,中国的上网用户达2250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幅为25.3%,24岁以下的青年用户比例高达总数的56%。自1997年以来,网络教育出现了3种形式:一是国内著名大、中学校开通的网校;二是以开发教育软件的企业开办的网校;三是网络经济大潮催生的纯粹的网校。
展开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
二、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后出生一代
三、正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四、现代化需要有全球意识、创新务实的新一代
第一章 主报告:华东地区大学生思想生活状况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大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意识的变化
二、个体依附程度迅速降低,带来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
三、大学生成长和青年发展成为社会“公共议题”
第二节 调查抽样
第三节 样本数据
第四节 结果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取向
三、当代大学生休闲方式
四、当代大学生经济消费
第五节 对策与建议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青年优先发展战略意义的认识
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三、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
四、重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
五、倡导科学、健康的休闲生活

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价值
第一节 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
一、政治和政治价值
二、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界定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现状、特征、问题
一、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热情
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认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四、诚信成为大学生认同的普世价值
五、乐于参加公益志愿活动
六、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第三节 完善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政策建议
一、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构筑制度化、有序化政治参与机制,提高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程度
三、让大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科学、坚定的政治信仰
四、大力发展校园社会公益活动,为各类大学生创造公平的社会参与机会
五、进一步强化养成教育和社会教育,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公共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环境意识
第一节 调查方法与样本
一、调查研究方法
二、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与问题
一、环境知识的水平
二、环境状况的认知
三、大学生环境价值观念
四、大学生环境保护的态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行为
第三节 大学生环境意识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特征
二、大学生环境意识薄弱原因分析
第四节 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对策思考
一、更新观念,完善体系,发挥高校环境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构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大环境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取向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与完善促进就业的社会政策
二、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三、培养大学生自身定位和规划能力
四、提升大学生个体素质及就业能力
五、建立创业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

第五章 大学生闲暇消费
第一节 上海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第二节 消费心理特征
一、实用、合理消费取向指导下的时尚、前卫
二、追求自我成熟的表现与消费个性心理的彰显
三、计划性购买往往被冲动性购买所取代
第三节 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与特点
第四节 大学生消费与闲暇生活发展趋势
一、从生存消费向质量型方向发展
二、教育消费比值将大幅度上升
三、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
四、人际交往消费成本增加
五、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
一、开展消费与闲暇教育
二、培养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
三、提倡绿色消费
四、确立合理的闲暇价值目标
五、增强闲暇文化底蕴

第六章 大学生社团组织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大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第三节 大学生社团数量、特点、现状和变化趋势
第四节 思考和政策建议
一、提升社团价值
二、完善社团活动的政策体系
三、重视社团内涵建设
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

第七章 大学生信教现象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调查抽样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基督徒的总体特征
二、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
三、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特征
四、大学生对基督教的态度
五、影响大学生信教热出现的主要原因
六、大学生信教现象所带来的问题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供有力的人生指导和救助网络
三、加强信仰教育

第八章 大学生网络生活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二、互联网的发展特点
三、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四、网络对大学生的正负影响
第三节 完善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时间,倡导科学、健康的休闲生活
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兴趣
三、创设环境,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第九章 大学生心理状况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测量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调查工具
二、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
第二节 调查主要发现
一、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l
二、大学生SCI.一测评结果与常模比较
三、各项目成因及相关性研究
四、其他因素探究
五、在校大学生样本自杀态度分析
第三节 主要结论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忽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生活挫折的关系
第四节 政策建议
一、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有效率
三、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四、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
五、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十章 大学生恋爱婚姻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与异性相处的态度相对开放
二、大学生中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行为大有人在
三、传统的婚姻思想占主流,多元化的婚姻形式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
四、大学生中不同群体对于婚恋的态度有所不同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和理性思维
二、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
三、构筑丰富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第十一章 大学生生殖健康
第一节 相关定义和研究方法
一、相关定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越轨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学校差异和越轨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结论和探讨
一、大学生性观念开放程度中等
二、在校大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结识异性的比例相当
三、大学生在性行为上呈两极分化态势
四、大学生性越轨比例较低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
一、家长、学校、社会紧密合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
二、采取疏导结合的教育方式
三、加强性教育,树立安全、健康的性观念
四、加强网络交往伦理建设,建立网络交往守则
五、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家庭观
附录一大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大学生生活意识调查:华东地区和全国数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