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其在教师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称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领域中的特殊表现。高校教师要求做到“政治坚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热情;面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凡事身体力行,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言教统一,做践行师德的模范,充分发挥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始终保持自身的人格力量。
具体来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主要包括: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高校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事业的真谛在于奉献,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新世纪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做一名合格高校教师的思想基础。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同时,“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高校教师的思想、情操、作风、言行、学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高校教师要增强自律意识,重视品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锤炼人格,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影响学生,升华自己。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踏实肯干,乐于奉献。教师工作繁杂琐碎,内容涉及知识传授和生产,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其教育劳动的价值难以用确定的量化标准来计算。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踏实肯干的精神,把工作做得深入、细致。高校教师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侵蚀,不能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待工作,要安于清贫,乐于奉献。④立身公正,处事守道。高校教师要做到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态度和行为上公正、无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情地关心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克服偏见和歧视。在歧视和偏见织就的不公正的罗网中,师生之间潜藏着对立的意识,要形成良好的关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教师还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辩证地看待“好学生”和“差学生”,冷静而理智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