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1.4.1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研究
2.1.1 关于产业合作的研究
2.1.2 关于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合作的研究
2.2 关于中国与东盟出口产业的研究
2.3 关于中国与东盟出口产业政策协调的研究
2.3.1 关于产业政策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2.3.2 关于区域产业政策协调的研究
2.3.3 关于出口产业政策协调的研究
2.4 关于出口产品竞争问题的研究
2.4.1 关于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的现状的研究
2.4.2 关于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研究
2.4.3 关于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研究
2.4.4 关于中国东盟产业互补性的研究
第3章 区域分工条件下出口产品区域生产贸易链决策的理论基础
3.1 分工理论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形成
3.1.1 分工理论的内涵
3.1.2 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
3.1.3 区域分工与市场规模之间的相互作用
3.1.4 区域分工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
3.2 产业链理论、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理论与区域出口产品分工倾向
3.2.1 价值链理论、产业链理论与供应链理论
3.2.2 价值链分工、产业链整合以及供应链管理
3.2.3 价值链分工与区域出口产品分工倾向
3.2.4 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链整合与区域出口产品分工合作
3.3 生产贸易链理论与出口产品区域协调的互动机理
3.3.1 生产贸易链的内涵
3.3.2 生产贸易链与区域经济融合
3.3.3 生产贸易链与出口产品区域协调的互动关系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东盟出口产业发展的现实考察
4.1 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发展的现实考察
4.1.1 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发展现状
4.1.2 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政策考察
4.2 东盟十国出口产业发展的现实考察
4.2.1 东盟对世界贸易现状
4.2.2 东盟对中国贸易现状
4.3 生产贸易链条件下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生产实力与贸易实力的分析与比较
4.3.1 中国对东盟贸易概况
4.3.2 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分工条件下企业跨国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5.1 企业跨国合作的内涵
5.1.1 企业投资区位
5.1.2 企业合作方式
5.2 企业跨国合作与生产贸易链之间的互动关系
5.2.1 企业合作促进了生产贸易链的形成
5.2.2 企业合作延伸了生产贸易链的形成
5.2.3 生产贸易链中企业跨国合作的分工
5.3 中国与东盟企业跨国合作的实践
5.3.1 广东与东盟的合作
5.3.2 广西与东盟的合作
5.3.3 海南与东盟的合作
5.3.4 云南与东盟的合作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四省区产业部门重要性度量
6.1 引言
6.2 研究思路
6.3 实证分析
6.3.1 总产出角度的各产业部门重要性度量
6.3.2 GDP角度的各产业部门重要性度量
6.3.3 就业角度的各产业部门重要性度量
6.3.4 四省区各产业部门重要性比较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竞争力测度
第8章 出口产业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9章 区域分工条件下出口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我国周边四省区已成为自贸区的前沿地带。《区域生产贸易链与出口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对区域内生产贸易链和出口产业决策协调的重要性的分析,从理论创新层面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及理论模型的构建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东盟出口产业决策协调及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决策协调的政策建议,这对我国周边省区出口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生产贸易链与出口产业发展研究》研究的是通过相关理论的支撑,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与云南四省区出口产业发展的现状、东盟出口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与东盟企业跨国合作实践的考察,用测度产业重要性的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产出角度、GDP角度以及就业角度来阐述中国四省区产业部门的重要性,再结合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波特区域产业竞争力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部门的竞争力。通过二者的结合,提出中国与东盟出口产业决策协调的政策建议、中国四省区出口产业决策协调的政策建议以及保障协调决策顺利施行的相关的协调机制的建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