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程实验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78418
  • 作      者:
    和学新,吴杰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课程实验论》课程实验是课程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在当今世界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完整的课程实验程序包括四个环节:确定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总结实验。
    课程实验的发生与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政治是否稳定左右着课程实验的起始,经济的发达程度、财力的投入程度影响着课程实验的规模、效果,科技革命、文化交流、哲学思潮都是推动课程实验发展的动力。
    课程实验的开展与时代的教育思潮、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工作者、课程理论等密切相关。
    课程实验是运用实验的方法,在课程实践中进行的用以探求课程规律,促进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教育研究活动。
展开
作者简介
    和学新,河南获嘉人,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学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主体性教学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实验论》、《教育实验论》、《社会转型与教育转型》、《主动教育的理论建构》等多部专著。多项学术成果获教育部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吴杰,贵州安顺人,讲师,硕士。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著有《旅游心理学》等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课程实验论》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实验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终结成果。《课程实验论》深刻揭示了课程实验的内涵和价值,系统梳理了中外课程实验发展的历史,概括了课程实验发展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课程实验论》从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课程实验的历史发展、课程实验的过程等方面展开,结合国内外课程实验的大量实例,建构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实验理论框架。
    《课程实验论》分别从课程实验的目标、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探讨了课程实验的操作规范,为实际的课程实验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3.可以提高实验效度
    实验设计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提高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评价一个实验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同教育实验一样,课程实验的效度由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两部分组成。内部效度就是实验结果的解释问题;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推广价值问题。好的实验设计需要较高的内部效度和较好的外部效度。
    实验的效度与实验变量与变量的控制直接相关。1963年,美国西北大学的坎贝尔和威斯康星大学的斯坦利在他们的论文《教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中》第一次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问题作了分析,文中指出有8种新异变量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和4种因素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1968年,布兰奇和格拉斯在他们的论文《实验的外部效度》中对实验效度作了深入的研究。综合他们的认识发现,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身心成熟程度、首测的影响、评测标准的不同、被试取样不等、被试中途离开、统计回归等。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主要途径是控制无关变量,包括控制自变量的外在环境因.素、控制被试带到实验中来的有关特点、控制成熟与身心自然发展的影响、控制因变量的测量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取样偏差、首测的影响、实验情境措施对被试的影响等。提高外部效度的途径有被试取样有代表性、使实验情境与教育环境尽量相似、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性实验①。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提高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方法的设计都是要在实验之前进行预先设计的。一份好的实验设计既以内外效度为标准,又是实验中保障效度的先决条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课程实验概述
一、课程实验的界说
(一)课程与实验
(二)课程研究、课程改革与课程实验
(三)课程实验的定义
二、课程实验的价值
(一)课程理论发展与课程实验
(二)课程改革实践与课程实验
(三)课程专业人员成长与课程实验
三、课程实验的类型
(一)探索性课程实验和验证性课程实验
(二)单项课程实验和多项综合课程实验
(三)前科学实验、准科学实验和科学实验
四、课程实验的过程
(一)确定实验课题
(二)设计实验方案
(三)实施实验方案
(四)评价总结实验

第二章 课程实验的发展
一、语义共识
(一)课程与课程实验的研究时限
(二)课程实验的视角与内容
二、中国课程实验的历史发展
(一)第一时期:鸦片战争前后到壬寅祭卯学制的课程实验活动
(二)第二时期: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课程实验
(三)第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49~1978年)的课程实验
(四)第四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课程实验
三、西方课程实验的历史发展
(一)文艺复兴时期:课程实验的萌芽
(二)近代教育时期:课程实验的产生与发展
(三)20世纪以来:课程实验高潮迭起,深化发展
四、中外课程实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对中外课程实验的几点认识
(二)对我国开展课程实验的启示

第三章 课程实验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验的目标
(一)课程实验目标的作用
(二)课程实验目标的构成
(三)课程实验目标的制定
(四)课程实验目标的袁述
二、课程实验的内容
(一)课程实验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实验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课程实验的设计
一、课程实验设计的意义
(一)课程实验设计的内涵
(二)实验设计的意义
二、课程实验设计的内容
(一)选择与确定实验课题
(二)构建理论设想
(三)条件设计
(四)课程实验组织与管理的设计
(五)制订实验方案
三、课程实验设计的模式
(一)前科学、准科学课程实验设计的模式
(二)科学课程实验设计的模式
(三)现代课程整体实验设计
(四)实验设计模式的选择
四、课程实验设计的规范
(一)实验设计规范的含义
(二)实验设计规范的内容
(三)课程单项实验、学科实验、课程整体实验设计的科学规范
(四)课程实验设计的原则

第五章 课程实验的实施
一、课程实验实施的基本流程
(一)课程实验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的选取与分配
(二)课程实验的前测
(三)课程实验变量的操作与执行
(四)课程实验情境的控制
(五)课程实验的后测
(六)课程实验数据、资料的记录和积累
二、课程实验实施的保障体系
(一)课程实验实施保障体系的意义
(二)课程实验实施保障体系的建设
附表随机数字表

第六章 课程实验的评价
一、课程实验评价概述
(一)课程实验评价的意义
(二)课程实验评价的作用
(三)课程实验评价的类型
(四)课程实验评价的特性
二、课程实验评价的对象与标准
(一)课程实验评价的对象
(二)课程实验评价的标准
(三)课程实验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课程实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一)准备的过程和方法
(二)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资料的过程和方法
(三)解释评价资料的过程和方法
(四)撰写评价报告
附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的基本框架
天津市大港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天津市大港区新课程实验培训方案
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迈向21世纪教育改革实验方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