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观
道性恍惚幽隐,难以探寻,但它却作用在人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上,显现出许多可以为人觉察和效法的特性。因此,认识“道”的第一步就是要观察事物的表象,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事实上,老子对于天道无为的认识也是在观察自然界的运行中总结出的。他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①老子就是用这种“观”的方法得知天下情况的。天下万物,纷纭繁杂,若非览照通观,难以得其真相。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0”②老子依仗静观、细观,切实深入地从蓬勃生长的万物中观出了循环往复的运作规律。而且,他常从天地的本始“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常从万物的根源“有”中去观照道的光明。即“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的“双观”的学习方法。事实上,也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避免由于局于一囿、蔽于一曲而导致错误。可见,观是探明道的规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者首先要让受教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奠定学习的基础。
二 明
通过观要达到三种“明”的境界,达到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住其隐秘微妙的运行法则的程度。
(一)见小日明
能察见细微的叫“明”。道体现于万物,隐奥难寻,恍惚幽深,然而“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④,道往往于细微处显露端倪。因而人们在观察时,要细致入微,分综缕析,方能把握住微妙的事理。达到这个水平,就叫明。
(二)自知日明
能认清自我的叫‘‘明”。人总是易于知人,难于知己。时常会主观臆断,固执己见。
展开
——陈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