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家谈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34616
  • 作      者:
    田玉斌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为中国首部声乐专家访谈录,是田玉斌先生的一部关于声乐艺术的力作。它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我国数位著名歌唱家的艺术人生,包括他们在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这些耀眼的名字有:黎信昌、汪燕燕、田浩江、吴雁泽、王秉锐、施鸿鄂等。有些歌唱家旅居国外多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多彩的人生也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奇。在与作者的畅谈中,他们坦诚地讲述了多年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这不仅对声乐专业的学习和声乐爱好者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中国声乐教学甚至对整个声乐界来说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是我国著名声乐家田玉斌先生的一部关于声乐艺术的力作。它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我国数位著名歌唱家的艺术人生,包括他们在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这些耀眼的名字有:黎信昌、汪燕燕、田浩江、吴雁泽、王秉锐、施鸿鄂等。有些歌唱家旅居国外多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多彩的人生也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奇。在与作者的畅谈中,他们坦诚地讲述了多年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这不仅对声乐专业的学习和声乐爱好者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中国声乐教学甚至对整个声乐界来说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必将有利于中国声乐与世界的接轨。
展开
精彩书摘
    黎信昌,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著名声乐教授,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自1996年开始,担任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艺术专业人员应聘资格考评委员会美声唱法组组长。<br>    黎信昌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喻宜萱教授。1960年7月在德国柏林第二届国际舒曼声乐比赛中获奖。1980年至198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前往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进修,考察声乐演唱及教学。<br>    从1960年至1980年期间,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曾先后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出访朝鲜、香港、新加坡、瑞士、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演出《黄河大合唱》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由中国唱片公司录制了个人演唱专辑及多部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他长期从事声乐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在国内外声乐比赛中获奖。<br>    他曾在国内重大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还曾前往巴西、法国、香港、马来西亚、苏联、美国和德国担任国际声乐比赛评委和比赛领队工作。<br>    我与黎信昌无论是在学校期间,还是在我离开中央音乐学院后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从意大利回国后,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请他介绍一下在那里考察和学习的情况。1994年底我们一起做评委工作时,我抓住了机会与他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交谈。以下便是那次谈话的内容。<br>    田  我想首先请您谈谈您在声乐教学上是否有什么绝招?<br>    黎  在声乐教学上好像不存在什么绝招,因为歌唱器官的肌肉都不是随意肌,都得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训练,使这些不随意肌变成协调的随意肌。因此,我们不可能用一个什么绝招使这些肌肉马上就能随意配合起来。<br>    田  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就是说,声乐学习是由开始的“不自然”训练最后达到“自然”状态,需要经过从“第一自然”到“第二自然”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在声乐教学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br>    黎  我觉得搞声乐的人有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太关注声音。这样无形中把声音放在首位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几乎都是这样,很多教师都特别重视声音的训练。我认为通过练声去训练声音是必要的,但是也只能是训练基本的技能,而不是全部技术,也就是说只是基本的发声法。<br>    田  全部的技术您指的是什么?<br>    黎  全部的技术是指顺利演唱若干个作品,而且各种类型的曲目都能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声音是如何运用的,这就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技术。<br>    田  就是说,通过练声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解决,是吗?<br>    黎  是的,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技巧的东西都是先于作品中出现的,而不是先有技巧。比如在意大利,也是先有作品,当然有时歌者也会发展作品的技巧。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先理解你所演唱的作品,其中包括文化传统、历史背景、歌曲的风格和音乐的特点,等等。为什么有的人唱中国歌顺一点儿,而唱外国歌感到别扭,就是因为各方面都距离我们远了点儿。你对那些东西不了解、不理解,要想把歌曲唱好是不可能的。这其中有技术,但是单纯靠练声是达不到的。这些技术问题一定要通过演唱歌曲来掌握。除了对歌曲的理解、吐字和修养,等等,还有音乐的感觉,虽然这是一种比较模糊的感觉,但就是那个意思,你就得那么去唱。我们在教学时都有教材,这些教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只不过声乐教学进入比较规范化和系统化时,才整理出和编写出一些教材,那么这些技术问题就在里面了。<br>    田  您所讲的是不是想说明由于歌曲的风格不同,决定了技术上是有差异的?<br>    黎  是的。在亨德尔的时期,你的声音得这样用,那么你的呼吸和声音就得调整。到唱浪漫时期或法国的一些现代派的作品时,风格不同了,你的感觉和用声都不一样了。这些东西在练声时是得不到的。<br>    田  我曾经听有的人说,唱歌没有唱法问题,只有风格问题。意思是说不同风格的作品决定了不同的唱法。<br>    黎  风格问题很重要,但是脱离开_声音的基本训练去谈风格也是不行的。对我们来讲,往往拘泥于要把声音如何如何,你的声音不能为表达感情服务,那就不是什么技术了。你只能用正确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唱一些他(她)力所能及的作品,把握住作品的风格和格调,这样他(她)的技术才能得到成长和锻炼。演唱的作品广泛之后,在技术上就会逐渐完善。例如咏叹调也唱,古典艺术歌曲也唱,中国作品也唱,等等:这样渐渐地他(她)的技术就会全面了,能力也提高了。<br>    田  您谈的这个问题对我很有启发,从前我并没有这样去认识这个问题。<br>    黎  想通过练声来解决所有技术问题是绝对不行的。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本来有的学生唱得还不错,结果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不会唱歌了。我觉得就是这个东西在作怪。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练声练对了,声音很好,就记住这种声音往各种歌曲里套,我觉得那是最坏的事。<br>    田  我理解您讲的。概括起来说,就是声乐技术的全面完善不仅要通过练声,还要通过演唱大量的作品来实现,是吗?<br>    黎  是的。因为很多技术是在作品中,所以作为声乐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演唱经验,对很多作品不熟、不了解,就是说你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那你就很难让学生把握作品的风格,就达不到技术训练的目的。<br>    田  这个问题很重要!记得80年代初我在跟美国声乐专家伊丽莎白·毕晓普以及意大利声乐大师吉诺·贝基先生学习时,他们主要都是通过演唱作品来解决技术问题的。我们这里在声乐教学上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有些人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有不少人用同样的声音去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比如,有一次我在音乐会上听一位男中音演唱舒伯特的《菩提树》时,声音完全和唱咏叹调一样,表达出的根本不是那个意思。他还是专业歌手,可见这个问题存在的普遍性。<br>    黎  我现在懂得这点了,我就这样去要求学生。过去我也走过同样的路,也是用练声时的声音往作品里套。这不符合作品内涵方面的要求,里面的劲儿是拧着的。比如唱《大河涨水沙浪沙》(他示范),这首歌有很强烈的地方和民族色彩,我想只有那个地区或者说只有我们中国人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唱出这个意思和味道来。如果让一个外国人来唱,他怎么着也不行,听着别扭。同样,我们唱外国作品时,如果你不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语言、速度和装饰音,等等,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br>    ……
展开
目录
田玉斌艺术简历<br>前言<br>通过练声只能解决基本技术问题<br>——与黎信昌谈歌唱<br>吉诺·贝基先生既是大师又像慈父<br>——与汪燕燕谈歌唱<br>唱歌到了一定阶段就没有方法了<br>——与田浩江谈歌唱<br>白天当“官”,晚上练唱<br>——与吴雁泽谈歌唱<br>在声乐教学上不能单打一<br>——与王秉锐谈歌唱<br>我特别赞成教书育人<br>——与郭淑珍谈歌唱<br>那次考试我得了六分<br>——与施鸿鄂谈歌唱<br>不能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br>——与郎毓秀谈歌唱<br>吉诺·贝基先生对我帮助太大了<br>——与于吉星谈歌唱<br>我把“绝招”都掏出来了<br>——与赵登峰谈歌唱<br>在声音训练上我们不会输给洋人<br>——与黑海涛谈歌唱<br>凡是对我有用的东西我都把它拿过来<br>——与孙家馨谈歌唱<br>我们的音色与西方人不太一样<br>——与张立萍谈歌唱<br>要感到横膈膜、胸腔、面罩三点成一线<br>——与魏启贤谈歌唱<br>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br>——与张利娟谈歌唱<br>歌唱是授之于隋又传播情感的行为<br>——与申丹谈歌唱<br>要把中声区作为桥梁和通路来解决<br>——与石惟正谈歌唱<br>要打开喉咙歌唱但不能太过分<br>——与杜纪刚谈歌唱<br>我们学的不是单项而是全能<br>——与棠波谈歌唱<br>意大利好的老师说法都很简单<br>——与迟颂谈歌唱<br>面罩的功夫是在声带上<br>——与贺磊明谈歌唱<br>做一个全面的歌唱家<br>——与袁晨野谈歌唱<br>我觉得唱歌没有那么复杂<br>——与孙秀苇谈歌唱<br>学习唱歌要做“减法”<br>——与魏松谈歌唱<br>我的工作是努力铲除六根“毒草”<br>——与吴琪辉谈歌唱<br>我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的人<br>——与王秀芬谈歌唱<br>语言准确音乐就会准确<br>——与彭康亮谈歌唱<br>学习声乐不能“提速”<br>——与栾峰谈歌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