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闽文化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0301
  • 作      者:
    汪征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征鲁,祖籍上海市宝山县,1947年8月1日生,1989年9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至今出版有《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等专著六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先后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次,福建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二次。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闽文化系列研究:闽文化新论》研究除对闽文化作全面的综合性的专论外,还对五个次区域民系文化和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分别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我们期望这种把区域文化事象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对闽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会有所推进,对地域文化知识的普及也有所裨益。令人高兴的是,2007年6月,福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福建地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在促进新一轮的福建地域文化研究热潮的到来。
    闽文化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也是一个当代文化概念。如何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具有现代文明的闽文化,既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课题。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在闽文化的再出发中,无论实践或者理论,我们都会有新的更多的创获。
展开
精彩书摘
    植被对土埌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自土埌产生植被后,二者不间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福建的地带性植被是含有雨林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其有大量生理性落叶,加之根系的延伸,极大地丰富了土埌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埌的肥力。反之,植被的破坏或退化则导致土垠肥力的下降。
    人类的活动对土埌性质的改变亦深有影响。人们的农业劳动使大片的原始土埌演化成农业土埌。
    据全国第二次土埌普查的分类系统,福建土埌分为5土纲,14土类。5土纲为铁铝、初育、半水成、盐碱、人为;14土类为赤红娘、红埌、黄垠、石质土、粗骨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新积土、风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水稻土;其下另可分26个亚类。
    其中最主要的土埌为赤红琅、红埌、黄垠,分别介绍如下:
    赤红埌,面积有61.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9%,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南亚热带海拔200米-400米的低口台地。土埌部面发育,呈砖红色,有较强的富铝化特征,有机质较难累积,潜在肥力较低。
    红埌,面积有76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41%,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海拔300米-1200米,闽西北海拔800米-1200米的丘陵地带和河谷地带.红埌是在中亚热带照叶林生物气候和茂密植被下生成的,呈中度富铝化特征,表层腐殖质累计厚,有机含量在2010-4%,有较好的潜在肥力。
    黄垠,面积有89.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38%,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1000米中山地带,处于湿凉中亚热带气候,具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及灌丛草甸植被,土埌脱硅富铝化过程低,游离度的铁较红垠低,全剖面显蜡黄色。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题解
二 山海形胜——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章 贝壳与石锛的文化芬芳
一 闽文化初始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福建人类与文化的萌芽
一 福建地区以三明万寿岩灵峰洞、船帆洞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
二 若干结论
第二节 闽江下游昙石山类型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 壳丘头遗址
二 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未分文化层的第一、二、三
四、五次发掘
三 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分文化层的第六、七、八、九次发掘
四 属于昙石山中层类型的庄边山下层遗址
五 属于昙石山中层类型的溪头下层遗址
六 属于昙石山中层类型的东张下层遗址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后期福建中西部山地文化类型
一 浦城党溪牛鼻山遗址
二 南平宝峰山遗址
三 浦城石排下遗址
第四节 闽文化的原生态
关于“贝壳遗址”或“贝冢遗址
二 这一时期农业或者未出现或者在后期
三 石锛与石锛文化
四 福建贝丘文化中的蚌器与骨器
五 福建贝丘文化中的釜
六 壳丘头文化与南岛语族的起源
七 闽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类型文化之性质与特征

第二章 唐宋之变 理学源流——闽学述论(上)
第一节 宋代理学崛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化及后期化
二 隋唐五代学术思想的流变
三 宋代封建中央集权的相对柔性化
四 两宋国家政权的积贫积弱及异族侵凌而产生的知识分子民族意识与兴亡意识之高涨
第二节 北宋理学的产生及其对闽学的影响
一 理学开山周敦颐的濂学及其对闽学的影响
二 邵雍的象数学及其对闽学的影响
三 张载的关学及其对闽学的影响
四 程颢、程颐的洛学及其对闽学之影响

第三章 闽中移民社会的构成与儒学的兴起——闽学述论(中)
第一节 福建的移民
……
第四章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闽学述论(中)
第五章 发端与级致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及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之一——侯官新学述论(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