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50年评介与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392827
  • 作      者:
    李雨民,陈洪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50年评介与思考》是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14个章节,对DNA、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免疫学及分子机理研究、新陈代谢产物分子的发现及其调节机制研究等内容的方法论作了系统介绍。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雨民,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本科(1961-1967)毕业,北京医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78-1981)毕业。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renn.),La jolla癌症基金会(La Jolla Cancer Fund.)杜克大学(Duke univ.),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任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氟化物研究(曾任ISFR理事)、酪氨酸激酶、一氧化氮细胞信号转导骨代谢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50年评介与思考》在总结50年来诺贝尔生命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及有关生命科学的化学奖)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各奖项内容及奖项之间的联系,并就其方法论、与科学哲学的关系、获奖的科学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奖项的定量研究、有关学科的交叉,以及在我国自己国土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尚未得奖的原因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有必要将诺贝尔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使其成为一门学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br>    瑞典化学家艾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一生有许多发明和专利,经营油田和炸药企业,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的大部分建立了一项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即诺贝尔奖的各种奖项。<br>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巴黎签署了他的遗嘱:“……将我所有的剩余财产,由我的遗嘱执行人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并建立一项基金,所获利息作为奖金,每年分发给那些在前一年做出最有益于人类的工作的人。<br>    上述奖金平均分为五部分:<br>    ①奖给在物理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br>    ②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br>    ③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最重要发现的人;<br>    ④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br>    ⑤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作出贡献的人。……”11个月以后,诺贝尔在他的意大利圣莱莫寓所逝世。1900年6月29日瑞典政府批准了诺贝尔基金条例和诺贝尔奖金执行机构的组成。诺贝尔奖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国际和平促进奖,从1901年开始,按规定程序每年颁发。1969年,诺贝尔奖新设了第6个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br>    获奖者名单在每年的10月上旬公布,授奖仪式于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出席大会并授奖。授奖仪式后,还要在市政大厅举行晚宴和舞会。诺贝尔和平奖的仪式也和其他奖在同一时间在挪威的奥斯陆大学讲演厅中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授奖仪式上接受奖状、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还要在晚宴上作3分钟的即席演讲。
展开
目录
第1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br>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遴选标准<br>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琳斯卡学院<br>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和遴选过程<br>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诺贝尔化学奖<br>对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舆论批评<br>常被提到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错误颁发<br><br>第2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0年奖项评介<br>第1章 DNA、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br>§1.1 DNA双螺旋三维结构模型的建立<br>§1.2 与DNA双螺旋模型有关的诺贝尔奖项<br>§1.3 DNA、基因调控与遗传密码<br>§1.4 遗传信息流中心法则的修订和断裂基因<br>§1.5 真核细胞的转录<br>§1.6 基因工程的端倪——限制性内切酶、DNA测序和DNA重组<br>§1.7 RNA病毒、致癌基因<br>§1.8 有关RNA的研究<br><br>第2章 免疫学及分子机理<br>§2.1 现代免疫学的开端<br>§2.2 抗体的化学结构<br>§2.3 放射免疫分析——极灵敏的生命物质的测定方法<br>§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r>§2.5 免疫网络学说、单克隆抗体与杂交瘤技术<br>§2.6 抗体多样性的分子基础<br>§2.7 免疫移植<br>§2.8 组织相容抗原与丁细胞作用机制<br><br>第3章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br>§3.1 第二信使——激素作用机制<br>§3.2 亚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研究<br>§3.3 前列腺素的发现及其生物学作用<br>§3.4 胆固醇的代谢调控<br>§3.5 神经与上皮生长因子的发现<br>§3.6 可逆性的蛋白质磷酸化过程<br>§3.7 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br>§3.8 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br>§3.9 一氧化氮生理功能的发现<br>§3.10 蛋白质信号序列决定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和转运<br>§3.11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br>§3.12 细胞分裂周期的调控机制<br>§3.13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br><br>第4章 神经生物学与听觉、视觉、嗅觉得基础研究<br>§4.1 神经的兴奋抑制与膜的离子通透性<br>§4.2 神经递质和突触理论<br>§4.3 细胞质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发现<br>§4.4 大脑半球的分工<br>§4.5 神经系统内的信号转导<br>§4.6 耳蜗刺激(听力)的物理机制<br>§4.7 视觉的生理和化学与视觉信息处理<br>§4.8 嗅觉基因编码和信号大脑皮层定位<br><br>第5章 新方法、新疗法和新发病机制的研究<br>§5.1 个体和社会行为模式的建立<br>§5.2 X射线-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技术<br>§5.3 手性催化剂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br>§5.4 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br>§5.5 乙型肝炎和库鲁病病因的发现<br>§5.6 朊蛋白,一种新的传染机制<br>§5.7 溃疡病与幽门螺杆菌<br>§5.8 修改小鼠基因,创建人类疾病模型<br><br>第3篇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方法论研究<br>第6章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研究层次<br>§6.1 科学、技术与科学方法<br>§6.2 诺贝尔奖的研究层次<br>§6.3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中的重要发现和发明<br><br>第7章 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定量研究<br>§7.1 数据的选取<br>§7.2 诺贝尔物理学奖<br>§7.3 诺贝尔化学奖<br>§7.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r><br>第8章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br>§8.1 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化<br>§8.2 对线虫研究取得的成果<br>§8.3 DNA双螺旋模型及复制假说的验证<br><br>第9章 关于交叉学科<br>§9.1 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br>§9.2 学科交叉与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中的奖项<br><br>第10章 科学哲学与生命科学<br>§10.1 科学与哲学<br>§10.2 科学结论的证实与证伪<br>§10.3 “科学革命”与“范式”<br>§10.4 “新工具主义”——科学革命产生的另一个源泉<br><br>第11章 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的现实与未来<br>§11.1 生命系统的三大特性——非线性、自组织性和系统性<br>§11.2 生物复杂性问题<br>§11.3 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的一些方法<br>§11.4 世界观的转变<br><br>第12章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科学环境和人文环境<br>§12.1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环境<br>§12.2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人文环境<br>第13章 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br>第14章 诺奖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