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28427
  • 作      者:
    单霁翔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生于北京市,籍贯:江苏江宁,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入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1992年01月至1994年05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
  1994年05月至1997年08月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1997年08月至2000年01月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书记。
  2001年01月至2002年08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02年08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200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分为两篇,上篇主要讲解国际文化遗产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并结合国际文物保护的规章制度讲述我国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与实践,用科学技术的角度诠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辨证思考,下篇主要讲述古代城市遗址的整体保护、研究,还有老字号如何保护与发展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文物保护和研究的传统。在古代,对文物的收集和保存,大都是从对艺术珍品的收藏开始的,其动机和目的无论是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还是对精神财富的享受,在客观上都使一些文物保存了下来。在欧洲,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各种古代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甚盛,一些学者和教会也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对搜集到的古代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比如许多国家的中世纪大教堂都设有为收藏和陈列各种珍品的专室。欧洲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早期文化艺术研究的兴趣,开始注意收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美术作品。之后,又扩大到埃及、两河流域等地的古迹、古物。搜集、保管文化珍品的古物爱好者日益增多的同时,也有一些人采取非科学手段,对古遗址和古墓葬肆意拆毁和挖掘,掠走大量文化珍品。这虽然使一些重要的文物得以保存,但是却造成了对不可移动的古遗址、古墓葬,古 建筑等前所未有的破坏。“在欧洲,对文物建筑和历史纪念物的保护,就其广泛的意义而言,至少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保护和修复工作真正开始引起重视,应该说是始于18世纪末,至于这项工作的科学化,它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的形成,则是从19世纪中叶起,近一百多年来发展和演变的结果。”
展开
目录
上篇  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与进步
第1章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与演变
第2章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与实践
第3章  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第4章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能力建设
第5章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发展辩证思考
下篇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1章  实施大型古代城市遗址的整体保护
第2章  开展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第3章  重视商业老字号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第4章  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5章  探索线型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途径
第6章  启动20世纪遗产的抢救性保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