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辽战争论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52455
  • 作      者:
    王晓波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宋辽战争论考》的撰写,经历了十余年的过程,乃因为有古籍整理和其,也工作的羁绊,不得专力于此,所以只得以系列论文的形式陆续芡表。除《高梁河战役后的宋辽三战》和《北宋联金灭辽政策薪论》以及《宋御辽守边之策》是去年补写新增的,其余各篇,自1998年开始,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军事历史研究》、《宋代文化研究》、《国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这次结集时,对发表过的论文都作了增补和修改,但基本观点一仍其旧。
  《宋辽战争论考》大体上囊括了宋辽一百余年间发生的所有较大的战事:基本展示了宋辽战争的全貌。笔者力图以论考结合的方式来较真实、准确地叙述这段战史,在考证的基础上发表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其中不少观点与学界已有的说法有所差异,虽然是自已多年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但毕竟属于一己之见,相信尚存不少粗疏和不足之处,这次结集出版,亦有向专家及读者诸君请教之意。
展开
精彩书摘
  宋太祖时期宋辽关系的变化
  一、唐末五代与辽战事考述
  唐末,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族逐渐发展强大,对中原地区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出于对利益的争夺,契丹与中原边疆藩镇的战事不断上演。进人五代时期,中原各割据政权面对契丹强大的军事进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对策,时而和好结盟,相互利用,时而又兵戎相见,血腥杀戮,金戈铁马,烽烟不断,延续了整整半个世纪。
  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鲜卑族的一支,属东胡族系。他们自称为轩辕氏的后裔,但自汉代以上,已难考索其活动轨迹。契丹作为一个民族的族称出现在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是在公元五世纪的北魏时。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散居往来于潢水(又名潢河,西拉木仓河)和土河(老哈河)一带,即今天的内蒙古和辽宁省的广大地区。隋、唐之前,契丹族还较弱小,经常受到外族的侵侮。隋初,契丹各部开始联合,至唐初,已结成部落联盟,选举出联盟长。根据《辽史》的记载,当时由大贺氏担任联盟长,有八个部落,"胜兵四万三千人"。唐太宗在他们活动的区域设置松漠都督府,选其首领任都督,实施羁縻政策。唐玄宗时,大贺氏族逐渐衰微,部落联盟长便被遥辇氏所取代,号称可汗。而耶律氏一族,属遥辇氏部落联盟中的迭刺部,世为迭刺部内军事首领--夷离堇,由于迭刺部在联盟中最强盛,故耶律氏事实上便成了整个部落联盟中的夷离堇。
  ……
展开
目录
宋太祖时期宋辽关系的变化
一、唐末五代与辽战事考述
二、宋太祖先南后北防御辽、汉的战略
三、从对抗走向缓和
四、余论
宋太宗对辽战略的失误——评宋辽高梁河战役
一、高梁河战役前的宋辽关系
二、高梁河之战
三、太宗战略战术的失误
四、高梁河之战的后果及影响
高梁河战役后的宋辽三战
一、满城之战
二、雁门之战
三、瓦桥关之战
太宗雍熙北伐综评
一、宋高梁河战役后的对辽政策
二、雍熙北伐的战略意图及经过
三、雍熙北伐失败原因综析
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的对辽策略
一、雍熙北伐后的宋辽战争
1.君子馆与土磴寨之战
2.唐河与徐河之战
3.子河汊与雄州之战
二、对辽政策的改变
三、有关的几项防御措施
附:北宋“方田”考
对澶渊之盟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一、澶渊之盟前宋真宗的对辽策略及宋辽间的三次战争
1.瀛州与莫州之战
2.遂城之战
3.望都之战
二、辽国以战促和的战略进攻
三、澶渊之盟的订立
四、对澶渊之盟的两点评价
附:寇准澶渊对敌之策平议
一、所N22策中可能有的主张和设想
二、策略的可行性置疑
宋真宗对辽战争考
一、瀛州与莫州之战
二、遂城之战
三、望都之战
四、澶渊之战
北宋联金灭辽政策新论
一、宋辽百年盟好的回顾
1.平等友好的两国关系
2.对峙、冲突与友好共存
二、从“海上之盟”到北宋收复幽燕
1.白沟与范村之战
2.燕京巷战
3.联金攻辽的后果——靖康之难
三、北宋联金灭辽政策的失误
四、余论
附录:宋御辽守边之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