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以沧源佤族艺术为中心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6357
  • 作      者:
    樊华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以沧源佤族艺术为中心的研究》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的变迁、发展为例,以文化转型、文化现代性、现代重组等核心概念为支点,剖析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遭遇并由此产生的不同分化,如依附性表达、表演化编排、民间传统嬗变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樊华,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方向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外国美学》《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曾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云南省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云南省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在历时态上固然要遵循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共时态上还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同样重要的是,少数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和运作机制,要应对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就需要进行民族文化自身内在结构上的调适。《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以沧源佤族艺术为中心的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作为过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作为符号的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状况的具体解析,在全球化、现代化之动态、开放的语境中,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评估,找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些有益的探索。
    在文化现代转型的进程中,少数民族以艺术为内核的审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通常以符号的方式在艺术中积淀下来,并且艺术创造更注重强化文化的特性、整合文化的各种要素。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世界各民族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上的趋同性趋势日益明显,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侵袭,无论对现代民族国家而言,还是对国家内部各民族来说,保护民族文化传统,保有民族精神文化上的特性越来越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少数民族艺术作为文化最重的要表征,在传承文化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用。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以沧源佤族艺术为中心的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大众文化正是应现代人试图从个体现世的感性生命中寻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到而生,竭力迎合都市人的感性愉悦需求。大众传媒生产出大量文化(符号)商品,并借助广告和媒介的推波助澜,制造流行与时尚,刺激和引导消费。作为大众欲望的生产机器,传媒借助图像、声音等模仿出经过拼贴的逼真的“现实”,亲临“现实”的大众通过“影像世界”来认识生活,这样制造出的影像空间割裂了和实际生活的真正联系,也消解了符号经由历史积淀所蕴含的意味。视觉取代语言成为文化的表述方式,一切都走向表面,人们置身于高科技营造的虚拟的“仿像”空间。这似乎意味着,大众试图安放生存意义的感性生活也成了一堆能指的碎片。
    正因如此,生态后现代主义者将“自然的复魅”作为重要的应对策略。当然,这也并不是回到中世纪,“它并不简单意味着……依靠伟大的一神教统治,依靠信奉高居于天国而执掌着尘世事务的集权的、等级制的、父权制的神,来维持世界的一致性和宗教对世界的约束力。后现代的精神曙光将从一条完全不同的地平线升起,精神能量弥漫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神圣宇宙中。”①所以“自然的复魅”与“回到自然”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是着眼人类未来的发展,运用生态智慧阐释宗教内涵,使人类保有对大自然、对生命乃至对整个世界的敬畏之心,恢复对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的认识,为俗世的生活重新找到精神的依托。生态后现代主义者还指出艺术在“自然的复魅”中具有重要的功用,真正的后现代艺术将回归生活,承担起展现生活的神奇魅力、表现美、探寻真理的重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关键词考辨
第二节 研究路径与框架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现代文化背景
第一节 现代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化与世俗化的基本趋向
二、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峙
三、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景观
四、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和探寻
第二节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建设
一、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对话
二、中国当代文化多元发展的格局
三、审美文化的困窘和憧憬

第三章 云南沧源佤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第一节 佤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一、佤族: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
二、佤族文化的自我调适
第二节 佤族传统艺术类型与特征
一、宗教情感与审美体验交织
二、日常生活与审美创造融合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艺术的分化
第一节 佤族文化的跨越式转型
一、建国三十年:国家力量对佤族文化的介入
二、改革开放后:市场对佤族文化资源的调控
第二节 多元力量作用下佤族艺术的分化
一、主旋律引领下艺术的依附性表达
二、佤族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和嬗变
三、佤族歌舞在市场的表演化倾向
四、佤族文化精英主体意识的觉醒

第五章 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发展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由巫术文化走向现代审美文化
一、佤族文化符号意义的嬗变
二、走向以艺术为内核的审美文化
第二节 对佤族文化艺术发展路径的讨论
一、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一种文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式
二、翁丁“原始部落”: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保护与开发
三、“司岗里”狂欢节: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的现代重组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
第一节 对文化现代性的生态美学批判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愿景
附录一 云南沧源佤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名录
附录二 云南沧源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