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变局中的民间报人与报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50861
  • 作      者:
    陈建云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徐铸成,王芸生,储安平,《文汇报》《大公报》《观察》。大变局中的心灵史,民间报人的出路抉择,著名教授丁淦林,童兵,力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建云,生于1967年,河南南阳人。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报人与报史、新闻传播法制与伦理,著有《中国当代新闻传播法制史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民营报刊的消失和民间报人的转变,是至今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本书选取徐铸成、王芸生、储安平这三位民间报人,及其所主持的《文汇报》、《夫公报》、《观察》周刊,铺排史实,索隐钩沉,感受他们在1945-1957年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的憧憬与彷徨,欣喜与迷惘,奋发与无奈,坚持与哀愁。几许中国新闻历程的碎片,三个民间报人的艰难抉择,一段大变局中的自由心灵史。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汇报》是用我的墨汁喂大的”
    徐铸成不是《文汇报》的创始人,但《文汇报》能够成为旧中国广有影响的报纸,与徐氏的一支如椽之笔分不开。报因人名,人以报传,徐铸成光大了《文汇报》,《文汇报》也成就了徐铸成。徐氏曾自豪地说,《文汇报》是用自己的墨汁“喂大”的。考察《文汇报》的发展历程,这话的确不是妄言。
    1937年11月13日,上海陷于日寇之手,不过上海各报在成为“孤岛”的租界仍可以照常出版,大体上还能保持原有的爱国立场。一个月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日本占领军通知上海租界各家中文报纸,自12月15日起必须接受新闻检查。租界当局无奈,只好向日方屈服。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除《新闻报》和《时报》接受检查继续出版外,《申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立报》义不受辱,纷纷停刊或迁移外地出版。
    接受日方新闻检查的《新闻报》、《时报》被人唾弃,新出版的《新申报》等汉奸报纸更为人所不齿,而上海市民又急于知道抗战新闻和战局形势——旧中国新闻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一度出现了“新闻真空”。《文汇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文汇报》不是由一个或几个资本家创办的,也没有任何政党作后台,而是由几个并无资财的人,偶然凑合起来的,这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创例。在发起创办《文汇报》诸人中,出力最巨者首推产宝礼。严曾任沪宁、沪杭两路路局会计处稽核,办过广告公司,主要经营路牌广告,也代办报纸广告,在新闻界颇有朋友。1937年初,两路局部分中层职员成立“新新俱乐部”,在南京路一家旅馆长期包房,作为工余娱乐消遣之用。严宝礼是俱乐部中最为活跃的人物。抗战爆发后两路局遣散大部分职员,这些俱乐部成员拿到了不菲的遣散费。此时上海不少报纸停办,一批失业的报界人士,如《新闻报》的严独鹤和徐耻痕、《申报》的金华亭、《社会日报》创办人胡雄飞、《生活晚报》社长吴农花等,也常来俱乐部聚谈散心。闲谈中,胡雄飞向严宝礼等提议,用俱乐部成员手中的两路局遣散款办一张新报纸,这样大家有事可做,也不至于坐吃山空。
    ……
展开
目录
前言
已将书剑许明时——徐铸成与《文汇报》
“《文汇报》是用我的墨汁喂大的”
香港《文汇报》“色彩不宜太红”
“独立”何以“左传”
欢乐中的迷惘
从《文汇报》到《教师报》
《文汇报》“失而复得”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两姑之间难为妇——王芸生与《大公报》
《大公报》社论作者是“法西斯的有力帮凶”
“王芸生君是双料的新华社应声虫”
“世界需要中道而行”
胡政之“国门边上”的努力
“我到解放区,我投降来的”
上海《大公报》宣布“新生”
躬逢开国大典,庆幸此生不虚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自由主义者的悲歌——储安平与《观察》
“《客观》就是《观察》的前身”
“替国家培养一点自由思想的种子”
民主·自由·进步·理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动荡时局中的那颗平静之心
自由主义者往何处去
欲采蘋花不自由
此《观察》非彼《观察》
自由主义的回光返照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