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审1990年代
一、启蒙主义姿态的失效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堪称巨大。这种变化牵涉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影响所及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对这些变化的关注和思考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显学。单在思想文化领域,问题已经至少在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弱肉强食且势利的国际关系中,地位得到提升。政治改革随着经济改革的成果而有了谈论的可能。似乎说明这十多年来的中国总算走上了正道,这些变化正是“好得很”的明证,应该更大步地往前走。而另一方面,是与上述“好得很”的美好状况和“愿景”相伴而生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愈演愈烈。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扩大,传统的道德和社会伦理、工作伦理不断受到挑战,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十多年来的社会变化埋藏着巨大的隐忧。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相互对立却又互相纠缠,互相砥砺却又暧昧地相互支撑。2002年1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的出版书写了个中尴尬。该书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72个市、县、区三年多的广泛调查,按照对组织(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把当代中国人划分为从“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到“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等十大阶层,区别于1980年代以前中国的工人、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两级半的社会结构。这项研究并没有全部完成,已发表的结果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以社会学的方式书面化了人们普遍感觉中的某些社会变化现象。报告的发表显示,该研究项目是在当时主管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领导的指示和支持下提出和开展的,显示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变化已经为主管国家意识形态的最高层面所关注,而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中国社会构成的言说已经完全不能解释中国社会。因此,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新的分析和言说可以在这样的基础(开放度)上进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