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在过去30余年里,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关于“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至今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统计表明,在早期的研究中,至少有30种以上职业倦怠的定义和概念描述。这些定义可以分为两类(见本书第二章第一节),一种是静态的,即描述了职业倦怠的症候或表现,如“职业倦怠是一种体力、情绪和精神的耗竭状态,它表现为体力消减和慢性疲乏、无助感、无望感和对自我、他人及工作生活的消极态度。”(Christina Maslach,1982)涉及身体、情绪、精神、态度、动机、希望等多种状态,这些状态都属负面的身心状态,也就是说“职业倦怠是个体负面的体验,它和问题、悲伤、不舒服、功能紊乱、负面的结果有关。”
(Christina Maslach,1982),概括起来,职业倦怠作为一种与工作有关的负面的心理状态表现为:(1)体力、精力、情绪的耗竭或用尽;(2)对工作和他人的冷漠态度;(3)不自信、无望感。
还应注意的是,有的定义还指出了职业倦怠是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无精神病理学原因的负性心理状态。如Brill(1984)指出:“职业倦怠是在没有精神病理学原因的前提下由期望所调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状态,它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个体曾经有过良好的工作绩效和较高的情感水平;二是在没有外来帮助和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个体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