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级变革的交会<br> 如何估量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文化的走势,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宜笼统论之,需要从时、空两个角度加以剖析。<br> 一、多重变革的叠加<br> 自19世纪中叶中国闭锁的国门打开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处在社会及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之中,面临一个“古今更革”的大题目。敏感的梁启超1901年在《过渡时代》一文中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百余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此种“过渡”状态,在改良与革命、战争与建设相交替的复杂而悲壮的进程中,经历了对欧美模式、苏俄模式的学习、选择与扬弃,锲而不舍地探寻着前行之径。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在世界信息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潮的时代氛围里,中国抓住机遇,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上展开变革,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把清中叶以来起伏跌宕的文化转型推向高潮,其运行速度之迅猛,包含内容之丰富,都是空前的在中国数千年文化史上难觅先例,综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罕见其匹。<br> 近三十年来的文化转型,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展开的:世界文明史几个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的课题都挨肩擦背地竞相在三十年间演出。简言之,包含三个层级的变革的交叉互叠:<br> (一)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又称“第一次现代化”<br> 自洋务运动建立机器工业以来,一直在进行此一转变,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叶,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完成程度在50%-60%,故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还要继续完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未竞之业。时至2005年,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为86%,世界排名56位,属于“初等发达国家”,或称半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时下的中国也还只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大部分,估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方可全面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及今后三四十年,中国首先要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