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从秦都城的整个营建过程来看,也不可能修外郭城。秦人建都城是先修宫殿,而后再筑宫墙,雍城秦德公时已作为都城,到怀公时才“城雍”。有人认为这里的城雍是修补的意思。笔者认为并非这样,而是在宫殿周围开始修建宫城,并非外郭城。
秦都咸阳的修建可以说是随着秦国势力不断增强而扩大的,从秦孝公十二年的“秦徙都之”到秦惠文王的“初都咸阳,取岐雍巨材,新作宫室,南临渭,北逾泾”,再到秦昭王时“渭水贯都,以象天汉”。都城已延伸到渭河南北两岸,且愈来愈大。到秦始皇时,更修阿房宫,其原因就是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国力不断增强,在与诸侯的战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形势,之所以会出现山东六国合纵抗秦的形势,与秦国力的强大有很大关系,从而对山东六国形成巨大的压力,于是山东六国遂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不是秦的对手,一个个被分化瓦解征服。随着秦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修建作为“卫君守民”的外郭城已失去了意义。秦都咸阳也无限制的扩大,形成“咸阳北至九峻、甘泉,南至户、杜,东至河(黄河),西至淠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的规模,秦始皇要“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淠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实质上是要把整个关中地区作为其都城。这也是秦在关中修建众多离宫的原因所在,因此,根本无法修筑外郭城。
如果真正要说有外郭城的话,则是秦人以自然山川险阻为其外郭城,即东边的黄河,西边的陇山,南边的秦岭,北边的北山等。
秦国在战国后期战争中的不断胜利,也使秦人不必修建外郭城,因为修外郭城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都城,山东六国竞相修筑外郭城,是由于它们之间不断进行战争,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秦国在战国后期具有战无不胜的辉煌历程。因此不断征服诸侯各国、统一全国便成为秦人的目标,而修建外郭城已无足轻重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