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力求比较现实地对我国农村信用的现状做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客观地估量农民的信用程度,以此为基础,来把握农村金融机构如何贴近农民、关心农民、服务农民,努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融资需求。农村融资难可以说由来已久,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过程和问题。农村融资难的原因很多,通常人们归结于农村缺资金、缺信用、缺人才。一般商业性银行都把重心放在城市,愿意到城市开展业务,不同程度地回避农村,甚至远离农村。在国外,对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有过不少成功的典范,南亚一些国家兴起的“穷人银行”及其“小额贷款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推崇,孟加拉的尤努斯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起步很早,有许多可贵经验和教训;在改革开放以后,放宽和开发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经历过艰难的探索,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在农村推行信用村建设和小额贷款模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基本方向,在农村中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小额信贷,在现阶段十分迫切,从长远来看也是大有作为。小额信贷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低估的融资模式,是适合农民需要的一种信用制度性安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