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用货币本位的选择及其模型的再造思考
如何理解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的本位,信用货币本位与现代经济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货币经济学首先要研究的疑难问题。货币本位选择的研究主题是货币与货币制度的存在条件及其价值基础,包括:货币本位存在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前者强调选择什么“物品”作为货币存在的基础;后者强调货币本位存在的社会属性。所以,货币本位选择理论考察的重点是“货币计价物”的存在性及其制度选择(陈雨露,2000)。本章目的是研究现代信用货币本位的基础及其理论模型的构造思路。
1.1 马克思的货币本位存在性学说
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本位存在性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古典经济学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认为,货币存在的原因是在交换的自发发展过程中,有思虑的人为了克服物与物直接交换的困难,发现和使用了货币。马克思在批判古典经济学说的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货币本位选择理论(黄达,2000)。
(1)马克思从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外在化角度讨论了“货币本位存在”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体系: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矛盾。货币的存在是这三对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货币形成以后,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转变成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外在矛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