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会发展报告(2005-2007)
商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商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力图全面梳理和分析新的形势下(重点是2005~2007年),中国商会包括工商联及其行业商会、其他各类行业协会的发展概况,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5—2007年中国商会发展概况
(一)中国商会发展概况
2005~2007年,我国的民间组织布局不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有所提高,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工商联及其行业商会、其他各类行业协会,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全国民间组织发展概况
据民政部出版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7}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35.4万个,比上年增长10.7%,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其中:社会团体19.2万个,比上年增长12.2%;行业性团体6万个,比上年增长12.8%,增长幅度连续几年都在10%以上。民办非企业单位16.1万个,比上年增长8.8%。
从这些民间组织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看,它们已参与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16.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8.1万个,卫生类2.8万个,文化类4482个,科技类7927个,体育类4712个,劳动类1.4万个,民政类1.1万个,社会中介服务业1997个,法律服务业682个。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数量超过1万的省份有浙江省、四川省和广东省,超过3万的省份有山东省。
按照社团活动地域范围划分,全国19.2万个社会团体中,全国性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的社团1730个,省级及省内跨地(市)域活动的社团21506个,地级社团56544个,县级社团112166个。按照社团的性质划分,专业性社团57685个,行业性社团59783个,学术性社团40781个,联合性社团26736个(见表1)。
2.工商联商会发展概况
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末,全国工商联共有会员2190403个,比2006年第三季度末增加51106个。其中,企业会员824264个,比2006年第三季度末增加41997个;团体会员21014个,比2006年第三季度末增加2332个;个人会员1345125个(包括个体工商户951327个,原工商业者和“三小”120933个,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经营者178060个),比2006年第三季度末增加6777个。(见表2)。
在组织建设上,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末,全国共有县以上工商联组织3130个(含16个工商联筹备组),占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总数的9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团以上工商联组织167个。此外,全国共有基层组织23409个[其中乡镇商(分)会17215个,街道商(分)会小组3580个,地区组织5个,异地商会961个,市场商会406个,开发区商会223个,联谊会192个,其他827个](见表3)。
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末,全国工商联共有各级行业组织8846个(其中全国28个,省级388个,地市级2101个,县级4418个,乡镇街道1801个,其他110个)。 此外,截止到2007年12月,全国工商联共批准成立29家直属商会(包括直属会员商会1家,行业商会27家,女企业家商会1家)。其中,2005年以前成立的有17家,分别是: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全国工商联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全国工商联烘培业公会、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
2005年批准成立4个直属会员商会: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全国工商联礼品业商会、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2006年共批准成立5个直属会员商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截止到2007年7月,共批准成立3个直属会员商会: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和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
分析近几年成立的直属会员商会,一个基本的特征是:这些商会都是民营经济在所属行业逐渐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能够代表整个行业利益的商会组织,去表达行业的诉求,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这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发起,在全国工商联的指导下,经审核和批准成立的行业商会,带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和民间性、自发性。
由于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发轫于民问,因此,它们与现实的结合度相对更加紧密。对于本行业内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企业的真实想法和诉求,它们可能反应得更加迅速和及时,可以利用行业协会的自身优势迅速组织研讨或提交建议案。针对当前国外企业并购国内企业影响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在2007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建立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提案》,建议构建国家安全体系,通过立法使对外资并购公开透明并处于政府监管之下;同时,针对企业并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支持举办了“2006中国港口建设、融资与并购峰会”、“第五届中国并购年会”等高峰会议和论坛,在业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开辟参政议政渠道:根据会员意见,积极向全国工商联及有关部门提交建议、议案,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还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在全国各地重点培育了一批新兴五金机电专业市场,全力协助进行市场策划、定位、立项、宣传和招商,为五金机电产品的流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推动了五金机电业的健康成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全国工商联汽摩配件用品业商会:在服务社会方面,做好“三为服务的践行者”,积极提供三为服务(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新能源商会成立一年来,已完成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生物质能,光热产业和燃料电池产业等四项专题调研。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宣传新农村方略。2006年“两会”期间,商会企业家向全社会发出了《让我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的倡议。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组织会员单位为丰富人民群众菜篮子,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富裕农民、致富地方,推动水产品养殖、生产科技进步,推动水产企业、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中国水产业在国际水产贸易中的地位做出重要的、突出的贡献等等(参阅附件二《全国工商联直属行业商会简介》)。
3.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状况
行业协会是我国民间组织的一个种类。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可划分为全国性行业协会,区域性行业协会和地方行业协会。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新增量大。近几年,每年全国行业协会净增长都在4000个以上,增长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相比其他各类社团,行业协会的增长最快,而且今后仍将保持这种发展强势。二是会员覆盖面不断扩大。许多地方行业协会的会员至少占同行业企业数量的20%以上,有的行业协会已达100%。行业协会会员的销售额占同行业企业的销售额比例不断扩大。三是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大量发展,衍生组织增多。目前全国性社团已达8000个。四是行业协会出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发展的局面。长三角、珠三角有的行业协会出现重组。五是沿海地区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行业协会,县镇乡基层和非公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发展提速。六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猛增,目前全国已有12万多个,其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行业协会组织。
西方国家行业协会大都是完全的民间性组织,但我国行业协会并不是完全民间化。据清华大学统计,我国行业协会的主体由“业务主管单位发起成立”的占69.1%(比例超出了2/3);“从党政相关机构脱钩而来”的占2.7%;“由热心此项事业的领导同志发起成立”的占14.2%;由“民问自发成立”的只有14.2%;“其他”占4.4%。越往上走,政府体制因素越明显。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基本都是体制内产生的。
全国性行业协会,主要指那些由于市场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内生成的行业组织。即“政企分开”或“政资分开”的改革需要,要求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和机构精简与重组,行业组织也自然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的过渡性安排。
这部分行业组织的改革和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问,随着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改革的深入,针对部门管理各自为政的状况,我国开始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经验,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和中国食品协会,这是行业协会改革的起步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85~1992年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行政性公司(包括省市二级行政性公司)被撤销,成立了一大批行业组织,其中典型的是成立于1990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它由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更名而来。
第三个阶段开始于1993年,中央将专业经济部门中的非经营实体改为行业总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代行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为此中央撤销了纺织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分别组建了中国纺织总会和中国轻工总会。
第四个阶段发生于1998年、2000年,中央撤销国家工业管理局,归口国家经贸委,同时下放200项职能到各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尤其是在2000年又成立了8个综合性行业总会(加上建材工业联合会和电力企业联合会一共是10家),作为全国259个二级行业组织及其他协会的代管协会,这10个综合性部门协会先是由国家经贸委归口管理,但在2003年的机构改革中,因经贸委被分拆又整体转移到新成立的国资委,由国资委办公厅研究室负责联系这些行业总会,并成为它们的业务主管部门。
本报告共介绍13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参阅附件三《全国重要行业协会简介》)。
全国性行业协会虽然有的出现在计划经济的特殊时期,但多数协会则出现于市场经济阶段政府职能转变时期,它们主要从原来的政府部门演化而来,带有很强的政府背景。由于它们的特殊性,使得它们在整个行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对于所属行业的发展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1952年成立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这是建国后最早由政府推动成立的行业协会。由于它长期从事经济贸易、海事仲裁和调解业务等对外经贸事务,在这些领域,该协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目前发生的很多反倾销案应诉中,该协会的身影极其活跃,它们积极地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和沟通,在维护我国外贸企业权益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但是,由于这些协会采取总会代管方式,组织上相对比较分散,大大延缓了体制内行业组织与体制外行业组织相互接轨和融和的进程。如今,这些国字头的行业组织因为无法扩大其行业覆盖面和增加其社会合法性,其中只有不足1/3得以正常运作。不过,在目前“政会分开”、“政企分开”的宏观改革背景下,也有不少行业协会正在加快转型。
为了解决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儿年各地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各地行业协会改革举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二是政府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较大的地方是江苏无锡市和天津开发区。
2007年2月,无锡市委出台《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锡委发[2007年]21号),明确要求“各级工商联要结合政府职能转换和经济类行业协会归口管理的要求,探索加强经济类行业协会、商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文件进一步将进行归口管理的层次由市级延伸到市(县)、区级,工商联负责的归口管理范围由“工商类行业协会、商会”扩展为“经济类行业协会、商会”。
归口管理按照总体规划、分批到位的办法进行。,经过梳理;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行业组织398个,分属57个主管部门;其中,需要归口管理的行业协会、学会有135家,分布于12个大行业、37个小行业,分属24个主管部 门。2007年4月,首批70个行业协会、学会先行归口管理,其中经济类44个,社会科学类3个,文学艺术类11个,自然科学类12个。首批归口实施后,工商联、社科联、文联、科协等4个部门归口管理的行业组织数达到237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