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效益观视角的公司财务报告研究: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准则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9523
  • 作      者:
    张玉兰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从效益观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煤炭采掘业财务会计客观环境、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基本假设、质量特征、基本内容和表述模式,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效益观的概念界定和多维度理论分析,提出了效益观视角财务报告理论框架,并对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全面设计。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玉兰,1969年7月出生,吉林长春人。1993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系;199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会计理论等。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和主研河北省教育规划办、省教委课题4项,参加课题若干项;近年来,在《当代财经》、《财会月刊》、《财会通讯》、R中国农业会计》、《经济纵横》、《经济经纬》、《审计与经济研究》、《煤炭经济研究》、《会计之友》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两部教材的副主编,参编教材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具有高赢利、高风险、高危险、高污染和高破坏的行业特点,生产程序和生产特点有别于同属矿产资源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目前,国内外关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已发布了具体会计准则,但它不适用于煤炭等其他矿产资源;尽管国际上关于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已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它只适用于生产程序的某一阶段;煤炭采掘业会计信息披露没有自己的行业规范,设计“企业会计准则——煤炭采掘业生产活动”是本书研究的重要目的。一项会计准则的制定离不开它的理论基础,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理论研究为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准则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构建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理论框架是本书研究的另一目的。本书运用系统法、分析法、比较法、演绎法和归纳法等进行研究。<br>    全书共分7章:<br>    第1章为导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br>    第2章为效益观阐释。主要包括效益观的提出、效益观理论诠释和效益观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br>    第3章为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理论框架(上)。主要研究煤炭采掘业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基本假设和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br>    第4章为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理论框架(下)。主要研究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基本内容和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表述模式。<br>    第5章为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准则设计。主要研究准则设计背景、准则设计依据及目的、准则适用范围和准则基本内容(勘查阶段的会计处理、开发阶段的会计处理、采掘阶段的会计处理、洗选阶段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br>    第6章为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主要包括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资料选取内容以及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形式和信息披露内容分析。<br>    第7章为结语,主要包括研究思路梳理、本书创新点和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r>    本书有四点创新:<br>    第一,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不同客观环境决定不同主观目标的形成,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经历了由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下的“受托责任观”,发展到存在比较发达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下的“决策有用观”,再延伸到本书提出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和生产过程负外部性较高(效益观视角)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下的“监管有用观”。<br>    第二,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基本假设。基于效益观视角对财务报告基本假设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条件维度进行分析,并构建一个由营业主体、权利主体、时间分期、可持续发展、市场价格和政府调控六项假设的财务报告基本假设体系。<br>    第三,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基于效益观视角从利益相关者需求出发,构建一个具有总体质量特征(包括充分性和明晰性)、首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次要质量特征(可比性)和约束质量特征(效益性和重要性)的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度”规定性的财务报告质量标准体系。<br>    第四,设计“企业会计准则——煤炭采掘业生产活动”。按照煤炭采掘业生产程序分别对勘查阶段、开发阶段、采掘阶段和洗选阶段的会计处理,以及关于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资源与环保信息的三维呈报模式进行政策性研究;即财务报告表述模式由主要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表和特定财务报表)、辅助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和补充财务报告(非财务报告)三维模式构成,特别是主要财务报告划分出财务报告使用者共同需求和主要利益相关者特定需求的基本财务报表和特定财务报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效益观阐释<br>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学科有着直接或问接的联系,会计学也是如此。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一方面,会计学是研究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营业主体在经济活动或者资本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核算、披露、监督和管理为内容,会计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经济管理学科,必将随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应当看到:核算和披露充分体现会计的反映职能,监督和管理充分体现会计的控制职能,但会计职能不同于会计本质和会计目标,作为会计本身所固有功能的会计基本职能不仅受会计本质所决定,而且也制约会计目标的定位。另一方面,哲学作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会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并成为会计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也对会计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对会计学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作为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也必将随着这三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为效益观的提出及其理论诠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析框架,而且效益观会对会计信息披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应当充分体现效益观的内容。<br>    2.1  效益观的提出<br>    2.1.1  效益和效益观的定义<br>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揭示某一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容。目前,关于效益(Effctive-ness)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差值越大效益越高,为了追求高效益就必须追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效益是指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是指企业为社会各方面,包括国家、用户、企业自身及职工等提供的实际利益与企业耗用的全部资源之比,即所谓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br>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br>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br>1.3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br>1.4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br>1.5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br>第2章  效益观阐释<br>2.1  效益观的提出<br>2.2  效益观理论诠释<br>2.3  效益观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br>第3章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理论框架(上)<br>3.1  煤炭采掘业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br>3.2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br>3.3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基本假设<br>3.4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br>第4章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理论框架(下)<br>4.1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基本内容<br>4.2  效益观视角的财务报告表述模式<br>第5章  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准则设计<br>5.1  准则设计背景<br>5.2  准则设计依据及目的<br>5.3  准则适用范围<br>5.4  准则基本内容<br>第6章  煤炭采掘业财务报告案例分析<br>6.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br>6.2  资料选取内容<br>6.3  年度财务报告分析<br>第7章  结语<br>7.1  研究思路梳理<br>7.2  本书的创新点<br>7.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