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群技术创新问题的提出<br> 第二节 产业集群理论的回顾<br> 从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历史来看,对于企业集群形成机制的解释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和以工业区位论鼻祖韦伯(Weber)为代表的“集聚经济”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成为新产业区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地域内的中小企业网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网络内的中小企业彼此问发展了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依靠不竭的创新能力保持了地方产业的竞争优势。这时期主要有意大利学派(“新产业区”学派)、加利福尼亚学派(“新的产业空间”学派)、波特学派(“产业集群”学派)、技术创新学派(“创新系统”学派)。<br> 在对产业集聚机制的研究中,马歇尔首次描述了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情况,并提出了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s)概念。他认为产业区内的生产活动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企业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和积极的相互作用。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基本抓住了19世纪小企业集群的一些主要特征。而且它同时强调了区内产业分工以及企业空间聚集给中小企业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是企业集聚的重要原因。除了诸如气候、石油、矿藏、及陆地和水的可获得性等物理条件以外,马歇尔从三个方面对产业的地区性聚集作出了解释: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中问产品投入和劳动力市场共享(labor force pooling),这三个优势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紧密联系。继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对产业聚集现象作出解释后,在20世纪初,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角度对产业聚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cs)概念。韦伯指出,为了节约运费与能源,因此企业需要尽可能靠近矿产或能源地,以及靠近市场,并在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的地理位置聚集。韦伯进一步指出,集聚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节约成本;实际支付运费最小的地点,将会成为工业集聚的地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