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体刑法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35007
  • 作      者:
    陈兴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1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要学术成果:专著《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994年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7年修订1版.2000年修订2版.2003年修订3版),1995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遗传与犯罪》(群众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第2版),200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2002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006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与周光权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除专著外,另有文集8部,并主编著作三十余部.合著6部、合译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体刑法学(第2版)》阐述的是一种自在于法条、超然于法条的法理,它不以法条为本位而以法理为本位,法理的逻辑演绎取代了法条的规范诠释。由此,刑法法理获得了某种理论上的自足性。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体刑法学(第2版)》之所谓本体刑法学。
展开
精彩书摘
    而且,死刑有剥夺再犯能力的功能,那么,尽管这种威慑力和功能有限的,也会使评价的天平倒向死刑存置论。当然,这只是死刑存废之争的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就此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结论都远未终结这一争论,因而,应当转入对死刑存废之争的第二个层次问题的考察。
    (二)死刑是否正义
    如果说,死刑是否必要是死刑存废的功利之争,那么,死刑是否正义就是死刑存废的人道之争。
    死刑废止论者对于死刑的非正义性的论证集中在死刑的残酷性上。死刑对于犯罪人生命的剥夺,不仅对于受刑人来说是残酷的,而且它还起着导人向恶的示范作用,引起或助长人的残忍性,因此,死刑是一种违反人道的刑罚。死刑存置论者则从道义上论证了死刑的正义性。①死刑是基于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对于那些罪大恶极者处以死刑,是除恶务尽,非此,不足以伸张正义,不足以维持法律的尊严。杀人处死,罪所应得。如果杀人者不死,则意味着对一个人的宽容是对大多数人的残忍。应杀而赦,遗患无穷。因此,保留死刑实属天理昭然。
    在死刑是否正义这一问题上,死刑废止论与死刑存置论的观点同样是大相径庭的。在此,存在一个立场问题:从社会防卫的角度来说,对杀人者判处死刑以满足社会正义的要求,当然不能说是违反人道的,但从人权保障的角度来说,即便是罪犯,也还是人,对其判处死刑,剥夺他作为基本人权的生命权,确有违背人性之嫌。这里涉及人性问题,实有深入思考之必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一、犯罪
二、刑罚
三、罪刑关系
第二节 刑法的结构
一、罪一刑结构
二、罪一责一刑结构
三、罪一责结构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
一、编
二、章
三、节
四、条
五、款
六、项
七、目
第四节 刑法的特征
一、公法的特征
二、刑事法的特征
三、强行法的特征
第五节 刑法的分类
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三、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
四、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第六节 刑法的界定
一、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二、刑法与监狱法
第七节 刑法的解释
一、刑法解释的原理
二、刑法解释的种类
三、刑法解释的方法

第二章 刑法机能
第一节 规范机能
一、评价机能
二、裁判机能
三、评价机能与裁判机能的统一
……
第三章 刑法价值
第四章 刑法原则
第五章 刑法效力
第六章 犯罪概说
第七章 犯罪构成1:总说
第八章 犯罪构成2:罪体
第九章 犯罪构成3:罪责
第十章 犯罪构成4:罪量
第十一章 定罪
第十二章 犯罪形态1:未完成罪
第十三章 犯罪形态2:共同犯罪
第十四章 犯罪形态3:法人犯罪
第十五章 犯罪形态4:单复数罪
第十六章 刑罚概说
第十七章 刑罚体系
第十八章 保安处分
第十九章 量刑
第二十章 量刑制度
第二十一章 行刑
第二十二章 行刑制度
第二十三章 刑罚消灭
附录1:名词索引
附录2: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