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相关学者指出,芯片设计和芯片测试并不是一回事,是芯片的两个研究方向。芯片设计指的是芯片的前期工作,芯片测试不仅包括芯片后期的工作,还逐渐加入对前期的设计服务。
如果是这样,上海交大官方网站上有关他担任苍片设计经理的介绍岂不是与他的研究方向不相符?学习芯片测试的陈进是如何从事芯片设计的工作的呢?
举报人用质疑和嘲讽的语气解答了这个疑问:“短短几年的工作经验,他怎么可能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根据我的了解,他只不过是摩托罗拉公司的测试工程师而已。”
测试工程师?那么,陈进是如何坐上“汉芯”发明人的宝座的呢?原来,陈进组建了一个“汉芯团队”,规划了一个宏伟的四年计划。
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官方资料显示,汉芯所有的工作都很有秩序地进行着。2002年3月,汉芯实验室成立,4月核心技术人员组建完毕,6月规划论证,9月开始设计新片源代码。
陈进为他所谓的团队找来了三个助手,一个是哈工大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专业毕业的博士付宇卓,一个是毕业于北大的陈勇,另一个就是举报他的那个神秘人物。此外,还有一两个学生会偶尔来帮忙。这个“团队”中的人没有一个人懂IC设计,更不用说是研发芯片。
然而,陈进却想研制出一块芯片,以此为资本在上海交大站稳脚步,所以他请来了举报人说的美国的同学和苏州的同事。从2002年开始,汉芯科技的真正技术核心人员超不过3个人,剩下的都是上海交大在读的硕士和博士,前后加起来也不过30人。
在2002年初,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成立,陈进担任主任,而由此开始,陈进颇有“大跃进”之气势的四年计划也确定了:第一年、第二年卧薪尝胆;第三年一鸣惊人;第四年海纳百川、鹏程万里。
事实证明,陈进领导下的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并没有像四年计划所说那样,经历两年的蛰伏期,在第二年,他就一鸣惊人了。其实早在2002年初,陈进就将研发芯片的最后期限定在2002年底或2003年初。
芯片研究这样复杂的工程只制定不到一年的研发时间,而且搞技术的核心人员只有三个人,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也没有任何一家从事DSP芯片的研发,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当初,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DSP56800E的研发,共动用了百余名工程师,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两种情况一对比,就知道这个陈进的野心竟是如此之大!
不仅这样,“汉芯二号”研制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汉芯三号”又横空出世。这几个芯片都是国际上的尖端科技,这带给中国科技界的何止是“一鸣惊人”!陈进的名字因此而响彻整个神州大地!
而就在陈进名声显赫之际,造假的真相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作为陈进助手的举报人是这么说的:“2005年,我与做技术和做市场的同事一块吃饭、聊天,大家都聊到了自己所做的领域。虽然汉芯的分工很细,大家平时也不了解彼此的领域,但我将各个同事谈论汉芯的那部分内容接串起来,就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