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现实走向理想:长株潭都市化文化生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50856
  • 作      者:
    黄正泉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正泉,1952年出生,湖南湘阴人,现任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硕士点领衔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文化哲学和农村社会学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10多项;参与完成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在《中国哲学史》《伦理学研究》《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摘要发表。出版专著有《文化哲学》《心理文化现象学》《中国人学思想史》(合著)等。主编《农村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农村家政》等多部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长株潭都市化建设在潇湘热土千人唱、万人和。都市化的潮流推进着长株潭都市化的崛起,加快了长株潭区域的经济发展,领导在谋划,学者在思考,人们在行动。都市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都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巅峰。城市不是天堂,乡村不是乐土,天堂、乐土就在建设中。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都市一乡村未曾有的新型文化改变着古老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温床,文化本身存在着重要的生态意义。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唤醒了国人潜藏于生命之中的生态智慧与和谐理念。社会是人生存的“母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人生存的文化生态。都市化的崛起不是文化的断裂,也不是水泥丛林的诞生,更不是精神的流放。都市化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人们生存的精神故乡。都市化建成水泥丛林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在世界都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再一次进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圈。都市一乡村文化生态研究,不在“域外价值”的情怀中,也不需寻找昔日的诗情,而是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文化生态建设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两型社会”就是生态社会,长株潭都市化文化生态何在……
展开
精彩书摘
    谭嗣同之后,长株潭先进人士的“仁民”思想大多发展成了民权主义思想,如黄兴就提出:“盖国家者,非一人独有之国家,乃人民共有之国家。以人民为国家之主人,起而担负国家之重任,此固理之至明,而亦情之至顺也。”①蔡锷也认为:国家是“公共的国家”②,“古今名将用兵,莫不以安民爱民为本”③。然而,在很长时期内,湖南人并没有将民权主义与民本主义正确地区别开来。民本思想仍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早年毛泽东就有着强烈的民本思想。1913年,他在《讲堂录》中记有:“人心即天命,故日天视自我民视。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人;其得人,斯得天矣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1919年7月,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又提出:“兑莫克拉西:一作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庶民主义。”而他在这一时期提出的人世救民,“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圣域”,以及“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可以说是其民本主义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发展。他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爱物是长株潭人重要的传统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仁爱规范的进一步扩展。正如康有为所说:“孔子之道有三:先日亲亲,次日仁民,终日爱物,其仁虽不若佛而道在可行,必有次第。乱世亲亲,升平世仁民,太平世爱物,此自然之次序,无日躐等也,终于爱物,则与佛同矣,然其道不可易矣。”(《大同书辛部·四禁》)所谓爱物,就是要爱惜除人以外的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等一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程颢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二)王阳明还认为,人之仁应当与孺子为一体,与鸟兽为一体,与草木为一体,与瓦石为一体,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王阳明全集·大学问》)。这就把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赋予了有具体内容的“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新高度。
    二、尽忠报国
    在长株潭传统道德中,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挖掘、梳理“忠”的道德内涵,继承和弘扬“公忠”这一传统美德,对当代长株潭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株潭人的“忠”突出表现在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战国时期屈原的事迹,司马迁有生动的记述。他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蜷顾楚国。…‘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自陈忠志,最终报国无门,悲愤交加。“于是怀石遂自沉泪罗以死”(《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忧国忧民的忠国思想一如滔滔清浪,万古不息,感染着一代代后人。
    在明末清初之际,长株潭是南明政权抗清的主要战场之一。当时,不仅广大人民群众与南明官兵一道奋力抗清,而且一大批士人也纷纷走上抗清的第一线。王夫之、夏汝弼、管嗣裘等人,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王夫之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提出了“不以一时之君臣,废古今夷夏之通义”的命题,把那些祸国殃民之辈斥之为“罪人”。
    ……
展开
目录
导论
历史图景
第一章 长株潭文化生态基本概况
第一节 长株潭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长株潭文化生态的物质文明
第三节 长株潭的文化传统
第四节 长株潭人的生态智慧
第二章 长株潭传统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人文精神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变
第三节 长株潭传统人文精神的缺陷
第四节 长株潭传统人文精神的差异
第三章 长株潭传统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方式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传统生产方式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传统生产方式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传统生产方式的差异
第四章 长株潭传统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生活方式的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传统生活方式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
第五章 长株潭人的传统生态价值观
第一节 生态价值观
第二节 长株潭传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传统生态价值观的内容与特征
第六章 长株潭的传统风俗习惯
第一节 风俗习惯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传统风俗习惯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传统风俗习惯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
第七章 长株潭人的传统伦理道德
第一节 伦理道德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人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人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人传统伦理道德的差异
第八章 长株潭人传统的宗教信仰
第一节 长株潭人的宗教信仰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人宗教信仰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人传统宗教信仰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人传统宗教信仰之差异
第九章 长株潭人传统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方式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人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长株潭人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人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十章 长株潭红色文化的历程
第一节 红色文化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红色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长株潭红色文化的内容
第四节 长株潭红色文化的差异

理想图景
第一章 长株潭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
第一节 长株潭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长株潭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章 长株潭先进文化与反生态文化
第一节 长株潭先进文化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反生态文化概述
第三节 长株潭先进文化与反生态文化的矛盾与消解
第三章 长株潭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
第一节 长株潭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矛盾
第三节 长株潭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建设
第四章 长株潭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
第一节 长株潭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的矛盾
第三节 长株潭生产方式与新文化的建设
第五章 长株潭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心态
第一节 长株潭人生活方式与文化心态概述
第二节 长株潭人生活方式与文化心态的矛盾
第三节 长株潭人生活方式与文化心态的重构与发展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