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0745
  • 作      者:
    孙开泰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开泰,1940年5月生,196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教授,《管子学刊》编委、顾问,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先秦诸子精神》、《中国春秋战国思想史》、《吴起传》、《邹衍与阴阳五行》、《儒家史话》、《法家史话》、《沙场双杰吴起与孙膑》,与人合作《孔子孟子传》《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发展史》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思想包罗万象,诸家并陈。在各家学说中,儒家占有突出的位置,一向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儒家史话》以简明的笔法,系统论述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由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发展到两汉以董伸舒为代表的经学之儒,再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与玄佛道并立之儒,宋元明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之儒,以及清代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和戴震为代表的实学与考据学之儒。从儒学在中国古代发展的情况及其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的影响看,我们应该看到儒学自身的发展,并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儒学,要充分发挥其优长,去其糟粕,以推动其在新时代的更好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他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在朝廷上侍奉君主能有献身的精神;与人交朋友,说话讲信用。如果这样就是进行学习了。”(《论语·学而》)其实这种思想并没有什么不好,当然它与法家重视功利的思想十分接近。而且他还强调“信”,主张“君子要取得民众的信任以后才能有劳于民众”(《论语·子张》)。这正是后来法家“示民以信”的思想。
    而子夏还有很可贵的重“势”的思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子夏说:“善持势者早绝奸之萌”。这是他总结《春秋》的历史(其中有不少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事实)而得出的重“势”的思想,即利用权势来防止这种奸诈的阴谋的发生。子夏关于“势”的理论对以后的法家有直接的影响。活动于齐宣王、齐湣王时的慎到,其贵“势”的学说,当是来源于子夏。以后韩非总结法家的理论,将“势”作为法家法、术、势三大理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子夏可以说是法家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说子夏有法治思想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他的基本立场还是儒家,并没有完成由儒家向法家思想的过渡。
    (3)西河之学与子夏改革思想的不彻底性。子夏在魏国西河讲学,受到魏文侯的支持,因而形成了以子夏为首的西河之学。《后汉书·徐防传》李贤注说:“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术集团。
    ……
展开
目录
1.孔子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孔子思想以非宗教为其特色
3.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生命力
4.21世纪西方国家面临的道德危机与对孔子思想的向往
5.孔子与21世纪中国新文化的创建

一 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
1.儒家的创建与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影响
2.孔子的儒学思想
3.先秦儒家的流派
4.子夏的儒学思想与西河之学
5.子思的儒学思想与思孟学派
6.孟子的儒学思想
7.荀子的儒学思想

二 两汉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之儒
1.汉初社会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3.王充的儒学思想

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与玄佛道并立之儒
1.魏晋南北朝隋唐的社会状况与玄学、道教、佛学的兴起和儒、佛、道并立的局面
2.魏晋玄学和儒学对玄学的批判
3.南北朝隋唐佛教的兴起和儒学对佛教的批判与改造

四 宋元明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之儒
1.宋明理学概述
2.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
3.理学的另一位开创者邵雍
4.理学奠基者二程的“天理”哲学
5.关学——张载的道学思想
6.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7.功利学派代表陈亮、叶适
8.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
9.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
10.王廷相的儒学思想
11.晚期心学代表刘宗周

五 清代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戴震为代表的实学与考据学之儒
1.清代儒学思想概说
2.务实学者顾炎武
3.隐士船山先生
4.浙东学术开创人黄宗羲
5.关学再倡——李颙
6.三足鼎立中的北学——颜李学派
7.清代中叶的考据学派
8.19世纪前半叶的儒学
9.清末儒学走向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