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2348
  • 作      者:
    郭岚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岚,1965年生,重庆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992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作为主研人员曾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2004年参与的国家发改委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获四川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集体奖)。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是在梳理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中有关区域差异的观点基础上,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过程、表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地理位置、制度因素、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在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缩小区域差距的做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借鉴意义;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与格局,指出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板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体制困境、动力机制和保障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从域名资源、网站数还是IPv4地址的拥有量看,排在前几位的都是沿海发达省市,西部省份比例非常小。域名总数最高的广东是青海的14l倍;网站数第一的北京是最末位的青海的189倍;I.Pv4.地址拥有量北京是西藏的121倍。IPv4地址的地区分布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入地反映出了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差异状况: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出很多。
    从网民普及率、每万人域名数和网站总数指标来衡量,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东部地区网民普及率已经达到14.O%,中、西部地区仅为6.5%和6.9%;东部地区每万人域名数为44.5,中、西部地区仅为7.9和8.2;东部地区每万人网站总数为12.2,中、西部地区仅为2.0和1.8。
    城乡互联网发展差异也非常大,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2006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互联网的城镇普及率是农村普及率的6倍。从分城乡中小学生上网规模来看,尽管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数量相当,但城镇的初中学生网民规模接近农村的两倍;城镇小学生的数量仅足农村的l/2,但网民规模则几乎是农村的4倍。信息化的差距会转化为知识获取能力的差距,造成中西部地区知识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使后来者丧失追赶先行者的机遇。四、新经济实力的差距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思路与结构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区域、区域差异的界定与理论阐释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分类
一、区域的概念及实质
二、区域的分类
三、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二节 区域差异的界定及其客观性
一、区域差异的界定
二、区域差异的客观性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有关区域差异的理论观点及其评述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
二、新增长理论
三、平衡增长理论
四、不平衡增长理论
五、倒“U”型理论
六、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七、“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理论

第三章 中国区域差距扩大的过程、特征与趋势
第一节 关于中国的区域划分及区域差距的测算方法
一、关于中国的区域划分
二、区域经济差距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三、关于区域差距指标选择的几点说明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
一、学者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研究
二、对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差距变动格局的再考察

第三节 多视角下的区域差异特点
一、以人类发展指数(HDI)反映的地区差距
二、市场化水平的差异
三、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四、新经济实力的差距
五、对外开放度的区域差异
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差距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未来变动趋势
一、有关研究成果
二、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未来变动趋势的分析
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俱乐部”趋同

第四章 中国区域差距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地理因素与区域差异
一、自然地理因素与区域差距
二、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发展差异

第二节 制度因素与区域差异
一、制度与经济增长
二、中国渐进式改革战略及制度演进的非均衡
三、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区域差距

第三节 资本因素与区域差异
一、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中国区域资本形成的空间特征
三、我国区域资本形成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人力资本与区域差异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二、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及其流动
三、东部人力资本优势:技术进步与外资吸纳
四、政策启示

第五章 国外解决地区差距的区域政策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的区域政策
一、美国“西进运动”的主要政策措施
二、促进“阳光地带”崛起的区域政策
三、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开发措施

第二节 德国、日本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一、德国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二、日本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第三节 英国、法国、加拿大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一、英国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二、法国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三、加拿大的区域政策及特点

第四节 各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一、经验总结
二、政策启示

第六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与格局
第一节 区域经济差异的效应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正面影响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基本思路与目标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第三节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单极突进”到“多轮驱动”
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七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困境、机制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刚性,不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与政府目标效用函数的复杂性,使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难以实现
三、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及地方市场分割严重,而相关的约束制度安排十分脆弱
四、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不完善,现代区域政策框架尚未成形
五、流域治理制度弊端甚多,区域间环境关系失衡
六、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市区域与农村区域缺乏有效衔接的制度融合机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外部动力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一、市场机制及其协调机理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三、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四、健全区域协调互动的四大机制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重建地方政府竞争秩序,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构建区域管理制度框架
三、加强区域合作
四、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五、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六、统筹城乡发展,尽快建立城乡统一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