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进口与出口的两难
第一节 从大豆危机看入世冲击
在华联、在家乐福、在物美、在任何一个超市,桶装的食用油随处可见,从品牌到包装、包括口味,在人们看来都是一成不变的,但在这“不变”的背后,却发生过许多的故事。人世前,东北的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但在入世后的五年里,东北大豆瞬间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据“央视国际”统计,2006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黑龙江省,大豆的平均收购价只有1.10元/斤,已经跌破了成本价,因此造成近120万农民失业。大豆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不仅造成了种植省份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1.东北大豆,“黄金豆”变“赔钱豆”
2006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北安市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
一早,小刘伟的母亲已经为他收拾了所有的衣物和日常用品,父亲刘红军则在一边耐心地替他削好每一支铅笔。六岁的小刘伟觉得非常开心,吵着要去买好吃的。刘红军二话不说,立即给他穿上棉袄,带上手套,然后带他来到村里的小店,给他买下了所有想吃的东西,而且每一样都买了双份。
爸爸妈妈突然对自己的好,让小刘伟感觉不甚明白。
下午三点多,来自附近寄宿学校的车停在了小刘伟的家门口,母亲为他穿上外套,然后抱他上车,一语不发。父亲一直坐在屋里,看着这一幕,表情有些木然。恍然问,小刘伟才明白,他要去上学,而爸爸妈妈,也要离开家乡。
六岁的小刘伟还不知道“寄宿”的含义,也无法明白“打工”是什么意思,直到汽车再次发动,他才突然问道:“妈,那你啥时候回来啊?”母亲愣了一下,“过年,过年回来给你买好吃的。”
汽车很快开走了,车窗里的小刘伟睁着迷惑、怯怯的双眼,不断回望着自己的父母。小刘伟到达寄宿学校的第二天,这对年轻的夫妇为了一家三口的吃穿住用,为了六岁儿子的上学花销,开始踏上了打工之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