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改革30年:1978-2008.国有企业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44480
  • 作      者:
    张文魁,袁东明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剖析了放权让利及承包制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给政企关系带来的变化,分析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崛起给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压力,介绍了西方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产生的影响,阐述了转换经营机制和实行产权改革的优劣长短和实际效果,剀切述评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公司治理、企业制度。近年来在《改革》、《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其非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内部报告,内容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市公司重组等方面。袁东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制度、企业发展、产业经济、能源经济等,在《经济评论》《经济学动态》《宏观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微观经济学》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不仅记述了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而且全面梳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理清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脉络,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并提出了作者自己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剖析了放权让利及承包制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给政企关系带来的变化,分析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崛起给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压力,介绍了西方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产生的影响,阐述了转换经营机制和实行产权改革的优劣长短和实际效果,剀切述评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部全方位、大思维地记述和剖析30年国有企业改革征程的著作,既有事件和人物,又有政策和数据,更有观点和理论。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独出心裁地在正文中设置了大量的文本框专栏,详细介绍一些著名事件、人物或政策,使《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因而适合于各种层次和各种口味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1  改革背景与初始试验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而国有企业改革从1984年以来一直被定位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迄今尚未完成。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对于推进改革这一未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1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国有企业的弊端
    1.1.1  全面认识被称为“国有企业”的这一企业群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1992年之前被称为国营企业,或者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仅仅是指中央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事实上,(农村)县和(城市)区及以上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办的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这里所谓的投资,包括经政府批准从国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地方上一个城市的区政府的工业局投资兴办的企业也属于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实际上为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或各类国有单位投资兴办,所以国有企业事实上也由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由中央政府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被称为中央国有企业,由地方政府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被称为地方国有企业。许多名义上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并不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兴办,而且在日常生产经营方面和利益分配方面与中央政府并不发生联系。
    ……
展开
目录
1 改革背景与初始试验
1.1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国有企业的弊端
1.1.1 全面认识被称为“国有企业”的这一企业群体
1.1.2 20世纪70年代末国有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
1.1.3 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弊端
1.1.4 “文化大革命”之后初始的“物质刺激”
1.1.5 承认物质利益和引入市场机制

1.2 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2.1 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出
1.2.2 四川最先在六户国有企业试行放权让利
1.2.3 放权让利试点范围的扩大
1.2.4 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鼓与呼

1.3 为什么是放权让利而不是私有化:从比较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初始改革
1.3.1 中国当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对国有企业直接实行私有化
1.3.2 以DIM的方法分析放权让利

2 全面实行放权让利
2.1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实行放权让利
2.1.1 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2.1.2 市场作用的进一步扩大

2.2 经济学界落实企业自主权的思路和“企业本位论”思想
2.2.1 “企业本位论”
2.2.2 落实企业自主权和“企业本位论”的局限性

2.3 进一步扩大经营自主权
2.3.1 扩大经营自主权与对厂长依赖程度的提高
2.3.2 十项自主权和十四项自主权
2.3.3 下放企业

2.4 全面放权让利的效果
2.4.1 产出增加和工资增长
2.4.2 计划体制的进一步松动
2.4.3 触动了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所有制

2.5 全面放权让利的困境
2.5.1 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2.5.2 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5.3 经济责任制的反复和利改税政策
2.5.4 “拨改贷”
3 “两权分离”与承包制
4 对放权让利的反思:股份制试验与转换经营机制
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硬化企业预算约束
6 优化资本结构与抓大放小
7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
8 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三年扭亏脱困
9 双重置换模式的确立与大规模改制
10 改制与职工身份的改革
11 盖世与政企关系的变化
12 混合所有制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13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4 总结:过往之鉴与未来之路
附录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