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曾分析了两种用人的思维方法,一种是只问人的长处而用之;一种是注意人的短处,扬长避短,使短处变为长处。企业要想取得成果,就需用人之所长。俗话说:“挽弓挽强,用人之长”,此话固然不错,但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共有。作为一个领导者懂得用人之长固然可贵,但能用人之“短”,更为难得。因为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要利用得当,短处也完全可以变成长处。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识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根据个人的特点,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最大潜能的位置上,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他相信每个人都愿意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和工作职责,他们一定能成功。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下面就有一个他如何用人的典型的例子。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一位老板对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说:“我手下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满意,常常出岔子,我正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为什么不成才?”这位成功的企业家问道。“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找别人的不是;一个整天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不安心做事;另一个浑水摸鱼,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不务正业。”成功企业家听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
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新的老板开始给他们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管理产品质量,做质检员;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做工厂的保安;喜欢浑水摸鱼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做产品活动宣传员。三个人一听,职务的分配和自己的个性正好相符,不禁大为兴奋,兴冲冲地走马上任。
这些以前被别人瞧不起的人在新企业里都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得工厂的效益不断增加。
这位企业家感言:“作为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他相信“人人是人才”,只要给他们安排恰当,他们便会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识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能识人“之短”并用之,更是领导人的一大本领,这种本领用好了,将会给企业、给组织带来不菲的效益。
李嘉诚在总结自己的用人心得时,曾生动地说:“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要知人善任,好像大象的食量以斗计,而蚂蚁只需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就如在战场上,每个战斗单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帅未必对每一种武器的操作都比士兵熟,但最重要的是主帅应十分清楚每种武器及每个部件所能发挥的作用,主帅只有明白整个局面,才能做出出色的领导和指挥,使他们充分发挥最大的长处以及取得最好的效果。”
现在的企业也一样,除了领导人自身的用人眼光之外,还要有好的用人制度,让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日本企业有一种“终身雇用的制度”,也就是说,一个人若进了一家公司,除非公司倒闭,一般是不会随便跳槽的,在这家公司他将会逐年升迁,平均每15年薪水翻倍。因为在这一家公司里有保障,他不随便辞职,公司也不能将他开除。除非年龄到了45岁或位置升到了顶点,才显出事业生涯的分歧:其中少数能力特强的人可继续升任高级主管的位置。
日本的这一套制度,与日本今天所获得的巨大发展有些什么关系呢?
答案很简单,由于日本的这套制度,使得企业闭上眼睛,不看人的缺点。特别是因为日本的管理者不能开除人,所以他们就只有从部属中去发掘真正能做事的人了。他们看人,往往只看人的长处,尽量发掘员工的优点,把他们放在能发挥长处的最佳位置,为公司创造效益。
虽说日本企业这套制度不一定是最理想的管理制度,但日本这套制度的精神,见人之所长、用人之所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用人方面,扬其长就是人才,用其短就会成为庸才。古人云:“人之才行,自借罕全,苛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不是全才,有其长则必有其短,用其长就是人才,都能成就事业;若舍长用短,则都是庸才,都难以担当重任。
比如,大军事家孙膑在布阵用兵方面是天才,但若派他到阵前与敌人刀枪相交,则定要送死;张飞在冲锋陷阵中勇冠三军,若让他代替诸葛亮运筹帷幄,非弄出大乱子不可,但若让诸葛亮去与人短兵相接,他也必然没有好下场;水中格斗时最适合张顺,陆上厮杀则还要看李逵的表演,如果张顺与李逵作个换位,那必然大败而归;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好画家;李煜不是个好君主,却是个优秀的词人;明朝天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一塌糊涂,但干起木工活来却比一般木匠要漂亮得多。
所以说,人各有所长,扬长避短,就会发现处处皆人才,人人皆可用。
展开
——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
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
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森哈特
现代企业离不开危机管理,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