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环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0878442
  • 作      者:
    周宏春,刘燕华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宏春,博士,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室主任。1956年出生于江苏建湖县。1978-1982年在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读书四年。其后在江苏淮阴第二水文地质队和南京环境地质总站工作过。1992年博士毕业后到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从事资源和减灾防灾方面的科技项目管理。1993年开始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等国家重要文件的编写工作,并负责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第一批)的编制和实施。1997年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产业与政策。毕业近20年来,在资源环境领域辛勤耕耘,共在国内外期刊报纸上发表各类论文60余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的主要承担人员;也是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多个项目的国内咨询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们按照生态学规律从事经济活动的科学。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安排人类经济活动,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与传统的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看成为无穷大的取料场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物,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表现形式,是一种线性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按“物质代谢”、“过程耦合”或“产业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
  本书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起源、理论基础、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规划与环境管理人员参阅。
展开
目录
1章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1.1 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及其演化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1.3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1.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2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1 哲学基础
2.2 自然科学基础
2.3 经济科学基础
2.4 系统科学基础
3章 产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
3.1 基本概念
3.2 生态工业的发展机会
3.3 生态工业园设计的哲学视野
3.4 生态工业园及其讨论
4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4.1 资源效率评价——物质流分析
4.2 物流及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4.3 环境影响分析与管理
4.4 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与指标体系
5章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5.1 设计理念与链接技术
5.2 循环经济的重点技术
5.3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研究
6章 循环经济的国外实践与启示
6.1 德国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6.2 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
6.3 其他国家的经验
6.4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7章 循环经济的中国实践与模式
7.1 生态农业模式
7.2 生态工业模式
7.3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产业
7.4 循环经济的有关讨论
8章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与管理
8.1 发展重点及其选择
8.2 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准则
8.3 规划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8.4 法律法规保障
8.5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8.6 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的机制
8.7 发展循环经济的其他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