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争新观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556354
  • 作      者:
    戴清民著
  • 出 版 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加强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化又是我军“三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三化”建设中,革命化是灵魂,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搞好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其中,尤以现代化最为现实、紧迫和繁重。 通观全书,作者没有拘泥于某一领域,而是站在军队建设全局上审视问题,从探索规律着手,瞄准热点难点,既有理论分析,也有方法对策。作者立足军队建设全局,运用集成思维对现有的军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反思,创新了方法,升华了思想,相信这本著作能给读者以启迪、给学术界以清风、也为军队建设的理论宝库平添一份瑰宝。
展开
作者简介
    戴清民少将,全军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曾任学员、教员、参谋、秘书、通信团团长、通信总站参谋长、通信总站主任、总参通信部副部长、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总参四部部长,是我军通信和信息战领域知名专家型领导,是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兼职教授。著有《信息作战概论》、《网电一体战引论》、《求索》、《科学发展观与军队信息化》等9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立于时代潮头,放眼世界军事,紧扣热点问题,系统总结创新。《战争新视点》以观念认识为逻辑起点,从作战、训练、建设、管理和保障五个方面,论证提出了信息的作用在于感知、联通与控制,打贏信息化战争依靠信息加火力综合优势;训练转变要以复杂电磁环境为条件,以联合训练为核心;军队建设要坚持“三化”目标不动摇,当前应突出信息化这个时代主题;以信息化为核心促进军事管理创新,使军事管理更加“阳光”、高效和精益;保障要向战斗力聚焦,并向社会化拓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转型始于观念
    观念关乎全局
    观念决定事业的成功,决定民族的命运。
    世界范围的工业革命,是从冲击封建神学罗网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始的。从神学到科学的思想转变,带来的成果与辉煌是超出想象的。顺应工业文明的历史大潮,西方军事大国用崭新的军事思想改造军队,开创了以火药为动能的热兵器时代,打造了以蒸汽为动力的远洋舰队。机械化军事变革激发出来的军事实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总和。文明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的技术发明,造就了西方的大工业时代和机械化战争,并一直影响到今天。
    而与世界工业革命几乎同步的清朝政府仍然固守“闭关锁国”的封建政治和“骑马打天下”的祖宗旧制,闭眼不看世界,拒绝开放变革。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庞大使团来到中国,向乾隆皇帝和清朝大臣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炮、自来火枪和载有110门大炮的战舰模型,而清朝政府却把这些与其他“贡品”一起摆放到圆明园中,作为皇室成员的观赏品。马戛尔尼又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新式武器装备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
    守旧带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47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几千英军跨洋过海,打得百万清军割地赔款。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政府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政府则发动了在封建官僚资本控制下的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上层统治者主动放弃官僚资本对民间经济的控制,日本的矿山、企业,甚至铁路都转给了私人经营,进行私有化改革;洋务运动时,清政府明文规定不允许私人开矿山、建工厂,对民间企业百般刁难,把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牢牢控制在各级官府手中。明治维新的资本私有化造就了一个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的东亚强国;洋务运动的资本封建化,导致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效率低下,走的是劳民伤财的畸形发展道路,加之北洋海军领导层心态不振,指挥失当,带来的是甲午战败的耻辱,割地赔款,北洋水师灰飞烟灭,全军覆没,继之而来的灾难使无数生灵涂炭,给中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清政府全面落后、全线溃败的根源在哪里?不是国民愚钝,不是基础薄弱,而是观念陈旧,并且顽固不化。
    历史又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转变观念再次成为一个最紧迫的问题,凸显出来了。
    观念决定个人的是非判断。人是有理性的,是有思维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头脑控制。人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都由观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观念。人的命运在于选择,选择的轴心是观念。一旦观念出了问题,无论多么有知识,多么有能力,多么有品德,都失去了意义。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是观念,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要创造幸福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从改革自己的思维习惯人手。时代在变,观念应与时俱进。时代大变,观念就得大变。否则,抱着旧观念、老经验和惯性思维来认识新时代的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
    观念决定群体的行动方向。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群体的思想是否开放活跃,价值取向是否积极向上,决定了这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奋斗方向以及凝聚力与创造力。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是爱国献身、建设新社会的观念,吸引了许多莘莘学子、爱国人士,历尽艰辛,飘洋过海,舍弃舒适的生活回到祖国怀抱。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是从挣脱“两个凡是”的观念束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念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自始至终坚持解放思想的观念,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中国人从来不缺少创造力和凝聚力,只要我们确立了科学的观念,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迅速崛起,就无人能够阻挡。
    然而,观念的转变是无止境的。对个人来说,超越自我是贯穿终身的事情。对国家来说,与时俱进是最难得的精神品质。进入信息时代,又有许多新的观念需要进入头脑。当前由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的军事变革,是一种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作战平台引开的革命,即改变那种认为军事力量主要是军舰、坦克和飞机的概念,而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信息和电信技术所能提供的军事力量上来。这场军事变革标志着一种转变,即从重视军舰、坦克和飞机,转为重视诸如传感器这类东西的作用。也就是说,把重点转向如何观察战场,怎样传递所观察到的战场情况,怎样运用能够准确攻击目标的精确武器这类问题上来。
    在战争史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一直看重的是弓和箭、坦克和军舰。当前军事领域的变化之所以是一场革命,就是因为诸如各种传感器、通信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等技术已经最终达到了“特别重要的”的程度。从重视作战平台到重视传感器,是信息时代军队武器装备发展思路的重大变化,将对未来军事力量的建设带来重要影响。有人曾说新军事变革是一场传感器的革命,虽稍显偏颇,但不无道理。
    我军当前的一些争论,归根到底是观念上的碰撞。是信息重要,还是飞机、大炮、坦克重要?赢得战争靠信息战,还是靠火力战?军队改革是按照进一步细分职能进行编制上的调整,还是按照有利于信息的流通进行结构上的整合?等等。如果观念上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得到回答,即使有答案,也很可能是错误的。
    在我军面临新的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转变观念又成为十分重要而又极为紧迫的重大课题。理论上的诠释已经非常全面,方向上的判断也已经非常明确,但真正进入头脑,进入高层决策,进入每一个干部、战士的头脑,依然任重道远。这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无论如何是不能跨越的。
    十分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拥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既是治国安邦之策,也是兴军强武之道。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谋划,放在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来运筹,以国家发展大局的需求来牵引军队建设的大思路,这是从政治高度观察和思考军事问题,把现代科学方法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统筹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最大可能地提高建设的质量效益。当前,军队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许多矛盾需要化解,许多结构需要调整,许多关系需要理顺,许多工作需要落实。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才能把各个方面的建设统筹好,把各个方面的力量协调好,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好,适应军队改革发展的潮流,不断缩小我军与西方强国军队之间的差距,切实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军委也给我军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向“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聚焦。这是我军当前建设的基本方向,这一点已毋庸置疑,深人人心。但是,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建设有着许多本质上的差别,发展观念与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而我军又缺少相应的实践。改变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建设的旧观念,确立信息化的新观念,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
    100年前,清朝政府观念的严重滞后,葬送了甲午战争,中国被迫吞下割地赔款的苦果。
    100年后,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中国军队改革转型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多一些理性思维和直面现实的危机感;少一些回避矛盾的王顾左右,多一些实际行动和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少一些本位主义的利益羁绊,多一些全局观念和顾全大局的整体感;少一些个人私利的观念束缚,多一些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的正义感;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转变观念是永恒的主题
    历史永远在发展,时代永远在前进,观念也就永远要更新,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战争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集中表现为战争规模的扩大、战争方式的变化和作战指导的进步。当时的一些战争指导者,开始抛弃上古战争“礼”的束缚,已不再追求道德上的诚信,现实中的利益成为他们的唯一目的。春秋末期随着兼并战争的需要,常备军和职业军官先后出现,’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消灭敌军敌国,以求占有他国的土地和人口。所以战争日趋激烈和残酷。过去那种“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的堂堂战阵和战法遭到全面否定,冲破了所谓“正道”的羁绊,战场成为作战双方斗力、斗勇、斗智的较量。《孙子兵法》应运而生,明确提出“兵者,诡道也”。但是宋襄公无视时代的变化,依然恪守上古军礼,希望自己像齐桓公、管仲那样,通过仁义征伐达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中原霸主地位。宋襄公曾率领“仁义之师”在泓水之战中依然固守“不鼓不成列”陈旧的作战方式,因此在贻误战机的情况下失败,“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宋襄公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新作战观念,改变作战方法,恪守陈规旧制,以致一败涂地,“中原霸主”的梦想成了泡影。无独有偶,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将领,因循西方国家的战争教科书,面对人民解放军优势兵力的包围进攻,死抱书本教条,不思灵活用兵,执迷不悟,屡战屡败。
    1946年,粟裕在苏中战场指挥3万余人面对20多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追兵,运筹帷幄,在局部战场调动优势兵力,每战集中3倍、4倍、5倍甚至10倍于敌的兵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连打7仗,7战7捷。令处于困境的人民解放军缴获众多,士气振奋。使趾高气扬的国民党军丧师失械,士气低落。对这样的战局,一些喝过洋墨水、啃过洋面包、读过洋教条的国民党将领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解放军作战没有遵循经典的战役教科书,没有按照战役教程和战斗条令的规定组织战斗。他们幻想着和解放军正面对抗,打“堂堂之阵”。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近代版的“宋襄公”们死抱教条,墨守成规,其结局只能是打败仗、输战争。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对美国政府来说就像一场噩梦,流血的战争侵蚀着美国人的精神,带走了数以万计的美国人生命。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国军队没能取得越战的胜利,原因在于美国在作战指导上出现严重失误。越南战争是一场非常规的局部战争,其主要威胁来自神出鬼没的丛林游击队和变幻无常的丛林游击战,这需要培植动用短小精悍的当地武装力量和擅长丛林游击战的特种作战部队才能有效应对。但美国无视热带丛林地区作战的特殊性,试图在非常规战争中打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他们对游击战争在政治和心理上的灵活性视而不见,幻想把南越军队训练成一支适应于大规模常规作战的正规军队。为此,美国不惜在越南战场投入70%的陆军、60%的海军陆战队、40%的海军和60%的空军,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武器,投下了近800万吨炸弹。但是,美国不仅没有实现控制越南、填补法国撤出印度支那的“真空”战略目标,反而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
    从先秦食古不化的宋襄公,到纸上谈兵的国民党败将,再到越南丛林中焦头烂额的美国大兵,他们失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观念的滞后,这就告诉我们,观念转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滞后性决定转变观念的艰巨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观念。农业时代是个体劳作,工业时代是分工协作,信息时代是一体化。个体劳作的小农经济关心的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牧歌式生产方式;分工协作的大机器生产关心的是流水作业的相互衔接和质量控制;一体化的信息时代,重心则转移到依靠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联通性,生成和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能。由于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是社会的普遍规律。由此决定了转变观念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必须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走出传统思想的误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转变观念首先要冲破束缚,特别是要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目前,冲破陈旧观念对人们思想转变的束缚,是迎接军队改革转型挑战首当其冲的任务。面对军队改革转型的滚滚大潮,在不断推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中,仍有部分同志的思想观念与正在到来的信息时代不适应、不协调、不合拍,戴着有色眼镜,用习惯性思维看待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将是转变思想观念,推进军队改革转型的首要任务。
    冲破保守主义的束缚。军事历史长河的经验教训表明,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军队改革转型浪潮,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势必错失良机,难以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必须冲破保守主义的束缚,树立强烈的超前意识,始终瞄准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敏锐地觉察和把握军队改革转型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放弃被动追赶式的发展模式,借鉴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做法,“三步并作两步走”,超越可省略的发展阶段,推进我军建设科学前进、跨越发展。
    冲破经验主义的束缚。我军在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战术,和平时期所积累的建军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面对作战形态的全新变化与军队改革转型的新情况,需要在探索中扬弃,在变革中发展。我们应该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直面未来信息化战场,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在继承传统“理论内核”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军事理论和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标高起点,在制度变革中整合提升,在改革发展中推进转型,建设一支能打善战的人民军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转型始于观念
观念关乎全局
转变观念是永恒的主题
一、滞后性决定转变观念的艰巨
二、延续性导致转变观念的痛苦
三、长期性要求转变观念无终点

观念的背后是知识
一、观念靠知识支撑
二、有知识还要有文化
三、转变观念就是追求新知识、凝炼新文化的过程

以信息化的观念引领改革转型
一、牢牢把握信息化这条主线
二、瞄准一体化建设目标
三、借助滚动发展的“柔性”
四、聚焦现实着力点

第二章  打赢依靠信息加火力
战争空间从有形向无形拓展
一、战争空间加速扩展延伸
二、有形空间仍然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三、信息、认知和社会域的对抗加剧
四、有形、无形空间渗透交融
五、“三战”地位凸显

信息的作用在于感知、联通与控制
一、揭开战场迷雾
二、聚合作战要素
三、掌控作战行动

信息融入火力倍增战斗力
一、形成软硬合力
二、实施可控精确打击”
三、信息主导下的火力战
四、物质与精神双重效应
五、带来现代防空理念的革命

信息战可控性更强、效费比更高
一、为火力战创造有利态势
二、重在破击作战体系
三、网电一体战是对抗网络中心战的重要方略

第三章  像打仗一样训练  像训练一样打仗
信息化战争始于训练场
一、信息化拉近了作战与训练的距离
二、改革训练模式才能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三、军事训练是治军管理的重要方式

信息化赋予实战化训练新内涵
一、实战化仍是军事训练的根本要求
二、复杂电磁环境是实战化训练的时代特征

在设计战争中训练部队,在训练部队中设计战争
一、强化“战争设计”的训练作用
二、放大军事训练的“战争设计”功能

联合训练是训练转变的核心
一、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训练内容
二、训练手段改变强制推动训练方法创新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训练转变

加强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检验
一、用系统评估手段真实考
二、在仿真条件下科学考
三、用数据量化精确考

第四章  建设一支保持优良传统富含时代特色的军队
“三化”总目标不能动摇
一、“三化”仍然缺一不可
二、以“三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战斗力
三、信息时代军队建设现代化是主要矛盾
四、越是现代化,越要保持优良传统

使命任务拓展需要强大军事能力支撑
一、确保履行使命任务是能力建设的根本
二、我军更要有世界眼光和走出去的能力
三、军事斗争准备是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加快转型中实现能力建设的持续发展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时代主题
一、信息社会孕育信息化军事形态
二、军队现代化以信息化为突出标志
三、信息化建设时不我待

不断创新为军队发展注入活力
一、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二、创新是系统工程
三、让创新在滚动发展中深化
四、创新没有止境

第五章  以信息化推进军事管理创新
伟大的“阳光”工程
一、深入社会各个领域
二、增加了“透明”
三、扩大了“参与”
四、制约了“弱点”

提升效益的“高效”工程
一、应用前景广阔
二、应用效益初显
三、不可低估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益的作用
四、突出应用这个关键环节

促进精确管理的“精益”工程
一、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
二、促进现代量化管理
三、实现管理时空的精确化

现代军队管理离不开信息化
一、引发管理思想转变
二、带来管理理念跃升
三、呼唤管理方式变革
四、要求管理体制创新
五、促进管理手段优化
六、需要管理人才支撑

第六章  保障也是战斗力
切不可忽视保障力
一、把握保障力在战斗力中的基础地位
二、保障影响战争进程与结局
三、信息化条件下保障的强度和难度空前增加

保障应聚焦作战并服务作战
一、强化以作战为中心的观念
二、建立一体化保障体系
三、建立快速反应的保障机制

积极推进集约化保障
一、以实时高效为目标
二、以精确可控为要求

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保障体系
一、综合国力是基础
二、推进保障体系向社会化拓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