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35046
  • 作      者:
    左高山著
  • 出 版 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从政治伦理的视域对与战争暴力有关的那些最为急切的问题如敌人、战争伦理、恐怖主义、战俘权利、全球正义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战争是在战争法的主权载体之间进行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谁是我们的敌人?”是古典战争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敌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战争的非正面性则是后现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战争只是一种镜像,“我们”只是战争的旁观者。既有人从人类世界进入镜中世界,也有人从镜中世界闯入人类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历史上和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常常有所谓的“公敌”与“私敌”之分。柏拉图早在《理想国》中就提出过“人民公敌”这一概念,他联系到各种对立面,如战争、起义、剧变、造反和内战等来强调这种对比的。公敌即那种我们公开与之战斗的敌人,私敌是指那种我们与之发生私下争斗的人。公敌与私敌也可做如下区分:私敌是那种痛恨我们的人,公敌则是那种与我们战斗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敌人并不是指那些单纯的竞争对手或泛指任何冲突的对方。敌人也不是为了某个人所痛恨的私敌。至少在潜在的意义上,只有当一个斗争的群体遇到另一个类似的群体时,才有敌人存在。敌人只意味着公敌,因为任何与上述人类群体,尤其是与整个国家有关的东西,均会通过这种关系而变得具有公共性。广义地讲,敌人乃是公敌,而非仇人。”
    “人民公敌”或“人民敌人”作为一个确切的政治概念当属于近代政治理论范畴,在不同政治家或政治派别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联系着不同的政治思想。因为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国家与君主本是一体,忠君就是爱国,是敌是友,都是君主本位,不能以人民来衡量。近代启蒙思想家人民主权学说的提出使“人民敌人”这一概念获得了理论支持。在启蒙思想家那里,“人民敌人”这一概念是指“公意”及其体现人民主权的破坏者。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敌人及其毁灭
第一节 生存与敌人的相对性
第二节 敌意与仇恨
第三节 恶与敌人的毁灭

第二章 战争伦理: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
第一节 正义的战争:战争权利伦理
第二节 战争的正义:战争行为伦理
第三节 战后的正义:战争责任伦理

第三章 恐怖主义及其同谋
第一节 恐惧、恐怖与恐怖主义
第二节 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逻辑
第三节 死亡作为恐怖主义的武器
第四节 恐怖主义是一种绝对之恶?
第五节 恐怖主义的同谋

第四章 战俘的身份、权利与国家责任
第一节 萨达姆:一个有争议的战俘
第二节 虐俘与斩首:酷刑与恐惧之恶
第三节 战俘的身份
第四节 战俘权利的有限性
第五节 战俘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

第五章 “萨达姆之死”与全球正义
第一节 “萨达姆之死”与“失败国家”问题
第二节 “萨达姆之死”对国际秩序的挑战
第三节 “萨达姆之死”与全球正义
第四节 基本结论

第六章 和谐世界理念:一种新的政治伦理
第一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第二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国际伦理观
第三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全球治理观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