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脑梗死可分为好几种类型,说说脑梗死的类型及最常见的梗死部位。
答:脑梗死分为4类: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
最常见的部位: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
问:脑梗死有什么样的临床特点?
答:脑梗死的临床特点:①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身症状。
问:脑梗死患者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答:脑梗死多见于50~60岁及以上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多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在睡眠和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起病前可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短暂失语等症状。典型病例在1~3d内达到高峰。多数患者意识清楚,少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神经系统症状视血管闭塞的部位和梗死的范围而定,常见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和偏瘫。
问:脑梗死患者常出现肌力改变,如何评估肌力的大小?
答:肌力评估标准分为0~5级。
0级:完全瘫痪,无肌肉收缩。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克服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肢体能做抗阻力运动,但未达正常。
5级:正常肌力。
问:该患者出现左侧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有什么区别?
答:面瘫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面神经核及其核上通路(包括中脑、内囊、放射冠及额叶中央前回下部)病变而出现其所支配的部分或全部的面部表情肌瘫痪。面神经为混合神经,除支配面部表隋肌外,其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鼻腭黏膜腺的分泌,其内脏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将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中枢性面瘫(核上瘫)病变在面神经核的核上通路,周围性面瘫(核性或核下性瘫)病变在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由于面神经核下部仅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而其上部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故一侧的面神经核上瘫仅出现病灶对侧睑裂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向病侧偏斜、不能鼓腮示齿。而一侧面神经核性或核下性瘫时出现病灶侧包括额肌在内的全部面肌瘫痪,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腮示齿等。
问:脑梗死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偏瘫现象,应如何做好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
答:(1)急性期: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如指导患者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环绕活动,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4~5min,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经常翻身变动体位。指导患者每2h翻身一次。床上被动运动。如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若患者健手力量达到5级,可教患者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