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缓刑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89390
  • 作      者:
    王炳宽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缓刑研究》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缓刑的基本理论;缓刑的类型;缓刑与社区矫正;缓刑与刑事政策;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和考察以及我国缓刑的完善问题。其中,缓刑的基本理论、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缓刑的考察和我国缓刑的完善是《缓刑研究》所要探讨的重点。
    研究缓刑制度,必须采取科学、正确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进行缓刑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根本方法。《缓刑研究》采取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等。历史的方法是纵向研究的方法。对缓刑的起源、发展到现在的整个过程进行历史地考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的缓刑制度,并为现今和以后的缓刑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服务。比较的方法是横向研究的方法,这是研究缓刑的一项重要方法,中国的缓刑和外国的缓刑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中外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有选择的借鉴,这样,可以促进我国缓刑的发展与完善。分析的方法是对刑法关于缓刑的规定进行阐述和解释,分析其内部结构,阐明其立法意图和真实含义,使我们准确地掌握缓刑的概念、性质、种类、适用条件等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指研究缓刑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缓刑的理论指导缓刑的司法实践,缓刑的实践又推动缓刑理论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实证的方法是指从缓刑适用的客观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获得的现实材料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缓刑的概念、起源和演变
    第一节 缓刑的概念
    一、缓刑的概念
    从中外缓刑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缓刑制度是一项较为成熟的刑事法律制度,有关缓刑的许多问题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关于缓刑的概念却没有论著给出一个全面、统一的定义。研究我国刑法的许多著作只是给出了我国一般缓刑制度的定义,这些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在考验期间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刑罚制度。这个定义出自我国现行刑法的明文规定,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缓刑制度。有的论著还给出了特殊缓刑制度即战时缓刑制度的定义。所谓战时缓
    刑,是指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暂缓其刑罚执行,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这个定义同样是出自我国现行刑法的明文规定,也是正确的。战时缓刑制度是对一般缓刑制度的重要补充,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刑法中缓刑制度的整体。但是,两者在适用条件、适用方法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别。这里,有必要区别一下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两种制度。具体地说,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适用对象不同。一般缓刑适用于除累犯以外的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战时缓刑只适用于除累犯以外的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2.适用时间不同。一般缓刑的适用无时问方面的限制;战时缓刑只能在战时适用。
    3.适用的实质条件不同。一般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是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战时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是在战时状态下适用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4.适用方法不同。一般缓刑的适用,必须在宣告缓刑的同时依法确定其缓刑考验期,考验期内的考察内容为犯罪分子是否具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战时缓刑的适用,没有缓刑考验期,缓刑的考验内容为犯罪军人是否有立功表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缓刑的概念、起源和演变
第一节 缓刑的概念
第二节 缓刑的起源和演变
第三节 缓刑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 缓刑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缓刑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缓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缓刑的价值
第四节 缓刑的精神
第五节 缓刑的局限性

第三章 缓刑的类型
第一节 缓刑的一般分类
第二节 缓起诉缓刑
第三节 缓宣告缓刑
第四节 缓执行缓刑
第五节 现代缓刑的一些其他形式

第四章 缓刑与社区矫正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缓刑与社区矫正的关系

第五章 缓刑与刑事政策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缓刑与刑事政策

第六章 缓刑的适用条件
第一节 外国的缓刑适用条件
第二节 我国的缓刑适用条件

第七章 缓刑的考验期
第一节 缓刑考验期的立法规定和司法确定
第二节 缓刑考验期的变更
第三节 缓刑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

第八章 缓刑的考察
第一节 缓刑考察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缓刑的结束与撤销

第九章 缓刑的命运及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缓刑的命运
第二节 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