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流活动的法律框架
第一节 法规与公约对物流活动的影响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概念的解释,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而物流活动即是对于上述功能的实施与管理的过程。
国际上关于物流的定义各有差异,但概念的理解大体是相似的。
物流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由于现代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从事物流业经营和参与物流活动的各方,对物流涉及的法律问题应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现行法规、公约对物流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约和促进两个方面。
一、法律规范物流活动中各种行为
总体上看,物流本身有着广泛的内容,使得物流活动中涉及的法律面非常广泛,有关的法律、法规、公约在内容上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由于物流有企业自主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之分,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物流按活动的范围分又有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适用于不同的法律体系。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两种物流在很多情况下又互有交叉和重叠。
1. 物品的流通性受到法律的制约
物品本身的流通,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有的物品可以自由流通,有的物品法律限制其流通,还有的物品被法律禁止流通;有的物品可以在国内流通却不能在国外流通,有的物品要根据政府间的协议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流通,等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