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法理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858696
  • 作      者:
    赵肖筠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法不仅仅是制度层面上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和秩序的状态,更是思想层面上一种理念与文化的承载与传播。
展开
作者简介
    赵肖筠,女,1951年4月出生,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与行政法学。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级一、二等奖多项。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法律基础》、《法律教育》(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等教材;参编《国家与法的理论》、《比较社会主义》等多部著作与教材。主持中国法学会、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法理问题研究》是一本法理学著作,共分八个专题对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法理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阐释。通过中西方法理思想和法律实践的比较,尤其是对我国缙商文化和温州模式的分析,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环境提出了启示性的建议。
    法理学理应为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法理问题研究》秉承这一理念,密切关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热点、焦点,紧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民众凝聚动力--人主导性的展开
    法律观的人本精神,既体现在人自主参与法律生活,把积极的热情融人法律运行;也体现在法律本身对人利益主体地位的承认与重视,让生硬的规则成为生动的生活方式;还体现在普通民众能以自己切身的法律经历卓有成效地推动法律进步,让走向法治的路途结结实实地踩在每一个典型的个案上,这是“影响性诉讼”以个案推动法律制度进步的意义所在。
    在法律的历史上,总是有一些典型、特殊的个案,成为那个时代法律话题的核心词,引导着法治文明的走向。苏格拉底面对不公的指控,本可逃亡躲避这场“不正义的审判”,但他仍将毒酒一饮而尽,成全了法律的权威与审判的庄严;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否定了“隔离但平等”的种族歧视观点,为民权运动的进一步展开注入了强大力量;经过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宪法至上、司法最终”的法律原则最终寻得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契机;身背“绑架”、“强奸”重罪的米兰达,根据美国宪法赋予的“反对自我归罪”的权利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并最终得胜后,“你有权保持沉默”的“米兰达警告”使得程序公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胜枚举的典型案例,犹如法治乐章中无数个跳动的音符,正是它们的联合构成了恢弘的法治交响曲。因此,法治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并非堆砌成山的法条,它就真实地存在于你我身边,存在于一个个发生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鲜活案例中,尤其是那些带有影响性的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的背后,我们无法忽视每个案件当事人为此作出的巨大表率,他们不仅主导了个案的进展,也主导了法治的进程;我们也无法忽视任何一个曾为之献计献策甚至仅仅参与了讨论的所有个体,因为是他们主宰了法治社会的舆论声音。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树立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
一、利益的反哺与公平的维度
(一)利益层断——转型社会的现实之述
(二)利益“反哺”——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的统摄之道
(三)利益语境中的公平之维
(四)切实关注代际公平
(五)公众道德善恶指引
(六)利益限制程度合理

二、法律观的人文品性——从“影响性诉讼”谈起
(一)民众话语激活——人主动性的展开
(二)民众关注焦点——人主体性的展开
(三)民众凝聚动力——人主导性的展开

第二章 培育市场经济主体之法律信仰
一、“经济人”——法律信仰的逻辑起点
(一)法律信仰逻辑起点之定位
(二)“经济人”概念的历史解读
(三)“经济人”作为法律信仰逻辑起点的原因解读

二、法律信仰——“经济人”的必由之路
(一)时代变迁中的信仰之路
(二)从“经济人”的“三性”看其对法律信仰的主观需要
(三)从法律的“二制”看“经济人”对法律信仰的客观选择

三、利益——“经济人”法律信仰的价值依皈
(一)“经济人”与法律的价值契合点
(二)利导之法的要件解读

第三章 夯实和谐法律体系之理论基础
一、法律体系的多元解释
(一)法律体系的理论解释
(二)法律体系的传统解释
(三)法律体系的文化解释
(四)法律体系的学科解释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之实证分析

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之应然分析
(一)形式要素
(二)内容要素
(三)价值要素

四、构建和谐法律体系之路径分析
(一)和谐法律体系之三元基础
(二)和谐法律体系之双重模式
(三)和谐法律体系之协调机制

第四章 重视法治建设与法律移植的关系
一、法律移植的内涵解析
二、法律移植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法律移植之路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二)法律移植之路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三、中国法律移植的百年历程

四、当代中国法律移植存在的偏失
(一)法律移植在准备工作中存在的偏失
(二)法律移植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偏失
(三)法律移植在法律执行中存在的偏失

五、我国法律移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确定法律移植的原则
(二)法律移植内容的选择

第五章 发挥法律经济学对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法律经济学之概述
(一)法律经济学的含义
(二)法律经济学的渊源
(三)法律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二、法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一)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困境
(二)法律经济学未来的发展
(三)法律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四)我国在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法律经济学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一)重视“效率”在我国法治实践中的地位
(二)发挥经济学分析方法在法治研究中的作用
(三)关注法律经济学学科对法学教育的意义

第六章 探寻法律与科技之内在联系
一、从法与科技的概念变迁看二者的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内涵解析
(二)对于法认识的不确定性
(三)科技与法之关系的宏观把握

二、从法之本体出发寻找其科学痕迹
(一)科技不发达造成的神法观念
(二)科学启迪自然法学对于法的认识
(三)科技发展深刻影响实证主义的法学观
(四)其他法学流派的观点

三、从法律进化的始终探寻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科技发展促进了法的起源
(二)科技发展不断推动法的发展

四、从法制运行中直观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对立法的影响
(二)科技对执法、司法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

五、从法学的研究中感受科技方法的渗透和引入
(一)传统法学方法中科学因素的渗透
(二)科学方法对法学思维之影响
(三)法学研究中对科技的最新引进

六、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关注法与科技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高科技对于现代法律的全新挑战
(二)现代法律对于科技问题的最新关注

第七章 提升环境权保护的法律地位
一、环境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环境权的含义
(二)环境权在立法与法律实施中的困境

二、环境权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传统环境思维——“天人合一”
(二)空间维度的公正——代内公正
(三)时间维度的公正——代际公正
(四)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实践意义

三、环境权保护的法律价值
(一)自然价值与环境权的契合
(二)多层次的环境道德境界
(三)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律的关系

第八章 挖掘“古今南北”商业文化之法律意义
一、晋商文化之法价值探微
(一)晋商文化内蕴着法的价值
(二)晋商文化中法价值的基本特质
(三)晋商文化的现实启迪

二、晋商经济纠纷解决机制初探
(一)晋商经济纠纷解决的“活法”适用
(二)晋商经济纠纷解决的具体方式
(三)晋商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转换

三、温州模式的法理思考
(一)温州模式体现的法的精神
(二)温州模式发展的法治障碍
(三)温州模式发展的法治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