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法总论争议问题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4177
  • 作      者:
    郑泽善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泽善,男,黑龙江尚志人。1992年4月至2000年3月留日学习,2000年3月获法学博士学位(中京大学)。1997年4月至2003年7月在中京大学、名古屋女子大学等多所大学任非常勤讲师,主讲法学概论等课程。2003年8月到南开大学法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刑法、比较刑法、外国法(日韩)。在《法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研究月报》(日本)等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刑法总论争议问题比较研究1》作为刑法总论争议问题比较研究的第一集,分19个专题针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作者回国后用了3年多课余时间完成的。刑法总论中的争议问题还有很多,作者准备在第二集中探讨剩余的大部分问题。本集中的部分专题曾经在《法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过,而《刑法总论争议问题比较研究1》的大部分内容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曾经也进行过讨论,因此,《刑法总论争议问题比较研究1》主要是以研究生为主要对象而撰写的,当然,也可供研究人员参考。<br>    我国今天的刑法理论,基本上还处在20世纪80年代刑法理论界的认识框架之中,而这个框架是以并不成熟的20世纪30年代苏联刑法学理论为基础的。然而,这种刑法理论结构与基础本身,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不少缺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罪刑法定主义与刑法解释<br>    罪刑法定主义,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对这种行为处以何种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加以规定的原则。依据这种定义,罪刑法定主义要求:(1)犯罪与刑罚必须由成文的法律加以规定;(2)这种成文规定必须在犯罪以前事先加以规定;(3)没有法律规定就没有犯罪;(4)没有法律规定就没有刑罚,即无论对社会有多大危险的行为,如果法律事先没有将它作为犯罪规定,就不得处以刑罚;即使根据法律作为犯罪处罚时,也不得用法律预先规定的刑罚以外的刑罚处罚。<br>      刑法与其他法律一样,力求简明,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条文不得不以一般的、概括的、抽象的形式加以规定。因此,规定的内容不免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性。另外,由于成文法规定的法律条文是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文字、语言的意义难免晦涩不明,运用起来时常发生疑义。加上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生活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具体事实千姿万态,用有限的法律条文解决纷繁事件难免有不足之感。然而,法律一经制定公布实施,不经立法程序便不能轻易更改,尤其是事关国民的生命、财产、自由的刑法,更不能轻易修改,以确保其安定性。用抽象的、一般的法律条文解决千态万样的具体事实,必须使刑法条文的内容与意义趋于明确,于是刑法的解释便应运而生。刑法解释在于使所发生的具体事实能够获得适当的、妥善的解决,以期达到刑法制定的目的。因此,可以说解释刑法犹如营养对于生物一样,至少可以延长其生命,使其适用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刑法只有通过解释才能生长、发展,并可以得到醇化。在大陆法系,作为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禁止类推解释是众所周知的。但刑法解释不应局限于文理解释,以论理解释、目的论解释等解释方法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扩大解释甚或在有利于被告的前提下容许类推解释是通说。然而,类推解释与合理的扩大解释的界限,至今在大陆法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未能在理论上达成共识。<br>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罪刑法定主义与刑法解释<br>    一、罪刑法定主义与刑法解释原理<br>    二、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之区别<br>    三、刑法解释的界限<br>    四、结语<br>    <br>    第二章 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br>    一、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br>    二、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的判断基准及国外判例<br>    三、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与我国刑法<br>    四、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与我国的司法解释<br>    <br>    第三章 刑罚法规内容的适当原则<br>    一、刑罚法规内容的适当原则的广义内容<br>    二、刑罚法规内容的适当原则的狭义内容<br>    三、若干启示<br>    <br>    第四章 刑法与伦理道德<br>    一、刑法思想与道德的关系<br>    二、刑法理论与道德的关系<br>    三、刑法的除伦理化、非犯罪化与犯罪化<br>    <br>    第五章 单位犯罪的理论依据<br>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br>    二、双罚制的处罚依据<br>    三、余论<br>    <br>    第六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br>    一、网络犯罪对传统刑法空间效力原则的冲击<br>    二、网络犯罪与刑法空间效力原则的相关学说<br>    三、遏制网络犯罪之展望<br>    <br>    第七章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br>    一、构成要件概念的形成<br>    二、构成要件概念之争<br>    三、构成要件概念之意义与机能<br>    <br>    第八章 违法性的本质<br>    一、违法性本质论的争论点<br>    二、违法性本质论之争与刑法机能<br>    三、结果无价值论之缺陷<br>    四、行为无价值论的相对合理性<br>    <br>    第九章 因果关系与结果的归属<br>    一、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之争<br>    二、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之现状<br>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br>    四、结语<br>    <br>    第十章 不纯正不作为犯<br>    一、形式说的分类及缺陷<br>    二、实质说的分类<br>    三、保证人义务的发生根据<br>    <br>    第十一章 紧急避险<br>    一、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br>    二、关于紧急避险本质的中外学说<br>    三、紧急避险的本质<br>    <br>    第十二章 正当化事由错误<br>    一、正当化事由错误之归属<br>    二、有关正当化事由错误的中外学说<br>    三、正当化事由错误的认定与处罚<br>    <br>    第十三章 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br>    一、区分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相关学说<br>    二、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别基准<br>    三、疑难案例评析<br>    <br>    第十四章 管理、监督过失<br>    一、管理、监督过失的实行行为<br>    二、因果关系<br>    三、预见可能性<br>    四、信赖的原则<br>    <br>    第十五章 犯罪着手<br>    一、中外学说概观及评析<br>    二、犯罪着手的认定<br>    三、特殊犯罪类型与着手<br>    <br>    第十六章 未遂犯与不能犯<br>    一、未遂犯之处罚根据<br>    二、中外学说概观及评析<br>    三、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别<br>    <br>    第十七章 间接正犯<br>    一、正犯与共犯的区别<br>    二、间接正犯的正犯性<br>    三、间接正犯之类型<br>    四、间接正犯的认识错误<br>    <br>    第十八章 想象竞合与牵连犯<br>    一、处断的一罪<br>    二、处断的一罪之构成要件<br>    三、处断的一罪之问题点<br>    四、处断的一罪之根据及要件<br>    <br>    第十九章 社区矫正<br>    一、日本社区矫正制度的沿革及内容<br>    二、保护观察制度的类型及现状<br>    三、日本社区矫正管理机构与民间社会基础<br>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