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共犯的二重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859891
  • 作      者:
    陈世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世伟,男,1975年出生,重庆市人,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公诉二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基本理论和相关实践问题,曾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当代法学》以及《人民法院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省部级教研课题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论共犯的二重性》以重新解读“行为”理论作为切人点,从新的视角重新诠释“共同犯罪行为”,进而揭示出共犯的属性,解决教唆、帮助者的行为基础和罪责根据。《论共犯的二重性》一书核心虽然在于更为合理解决共犯的独立行为基础和罪责根据,但是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包括实行行为人在内的所有其他共同犯罪人。
    《论共犯的二重性》一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即引言、正文(包括结论),其中正文部分共计九章,总计19万字左右。论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现行刑法理论中共犯属性的研究概况、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进路、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在刑法理论中,“共犯”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与单独犯罪相对应的共同犯罪这一形态的简称; 二是对实施共同犯罪之人即共犯人(者)的简称。后一种意义所讲的“共犯”一般又可分为广义共犯和狭义共犯。其中,广义共犯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以及帮助犯;狭义共犯则一般仅指与共同正犯相对的教唆犯与帮助犯。本文是在后一意义上采“狭义共犯” 之内涵(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共犯”)。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中“最黑暗而混乱”的“ 绝望” 之章。合理地揭示出共犯的属性(即共犯独立的行为基础和罪责根据)是共同犯罪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现有刑法理论的一大难题。关于共犯独立的行为基础和罪责根据,德、日刑法学界素有“共犯独立性说”与“共犯从属性说”之间的聚讼。为了调和“共犯独立性说”与“共犯从属性说”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克服二者的缺陷, 我国有学者提m了“教唆犯(共犯)二重性说”。经过周内外学者的长期争论,大陆法系与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多接受“共犯从属性”这一结论,根本理由就在于共犯没有独立的行为、不法与罪责(皆从属于实行行为人)。不过,无论是“共犯从属性说”、“共犯独立性说”还是“教唆犯二重性说”都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困境和现实危机。由于“共犯从属性说”没有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因此无法解决共犯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共犯独立性说”主张共同犯罪是行为人共同表现主观恶性,因此也根本无法解决共犯独立的行为基础;试图调和“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之间矛盾的“教唆犯二重性说”,由于最终未能合理揭示出行为的本质特征进而无法揭示出教唆行为的属性,故也无法回答教唆犯所具有的两重性有机统一的行为基础。因此,总的来讲,上述关于共犯属性的三种理论都不能完全叫答现有共同犯罪理论中存在的难题。由于对属性的误读,现有共同犯罪理论中“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对于共同犯罪之“ 共同”也不能作出合理的回答。而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源就在于现行共同犯罪理论赖以存在的行为理论存在着根本缺陷。因此,重新合理地揭示行为的本质特征是克服现有共同犯罪理论根本缺陷的逻辑起点和理性出路。
展开
目录
总序
内容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共犯属性论争述评
第一节 共犯属性论争概述
一、共犯从属性说
二、共犯独立性说
三、教唆犯(共犯)二重性说
第二节 共犯属性论争评析
一、“共犯从属性说”的评析
二、“共犯独立性说”的评析
三、“教唆犯(共犯)二重性说”的评析 小结

第二章 “共犯二重性”新解
第一节 行为本质特征的重新揭示
一、研究刑法中行为的方法论概述
二、现有行为理论概述
(一) 因果行为论(“自然行为论”)
(二) 目的行为论
(三) 社会行为论
(四) 人格行为论
(五) 英美法系刑法理论中代表性的行为概念
(六) 我国“刑法中的行为”之通说
三、对现有行为理论的理性批判
(一 )对“因果行为论”的批判
(二) 对“目的行为论”的批判
(三) 对“社会行为论”的批判
(四) 对“人格行为论”的批判
(五) 对“控制原则”的批判
(六) 对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中行为概念的批判
四、“刑法中行为”的新认识
五、行为概念的应有功能以及对本文行为概念的评析
(一) 行为概念的应有功能
(二) 对本文行为概念的评析
第二节 共犯行为的重新诠释
一、共同犯罪行为之间互为条件
二、共同犯罪行为之间相互独立
第三节 “共犯二重性”的全新厘定 小结

第三章 共犯的定罪根据
第一节 狭义共犯处罚根据理论论争的述评
一、狭义共犯处罚根据理论论争概述
(一) 责任共犯说
(二) 惹起说(又称“引起说”或者“因果共犯说”)
(三) 不法共犯说
(四) Roxin的学说
(五)“结果关连不法共犯说”(Jakobs的学说)
二、狭义共犯处罚根据理论论争评析
第二节 主观罪过与犯罪构成关系简论
一、我国犯罪构成各要件辩证关系简论
(一)犯罪构成各要件之间互为前提
(二)犯罪构成各要件之间存在相互包含和转化的关系
二、主观罪过是犯罪构成的核心,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主观罪过的具体内容是定罪的唯一根据/
一、共犯定罪根据之具体分析
二、共犯主观罪过的具体内容
(一)共犯故意中的“认识因素”
(二)共犯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三、主张“主观罪过是共同犯罪人定罪的唯一根据”的积极意义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偏离
小结

第四章 对“正犯·共犯”分离体系与“单一行为人体系”的述评
第一节 正犯·共犯分离体系理论论争述评
一、正犯·共犯分离体系理论论争概述
(一) 客观理论
(二) 主观理论
(三) 综合理论(主客观相结合理论)
(四) 以构成要件为基础,存在着“限制的正犯概念”和“扩张的正犯概念”之间的争论
(五) 行为支配理论(犯罪事实支配理论)
二、对以上诸说的评析
(一) 客观理论的评析
(二) 主观理论的评析
(三) 综合理论的评析
(四) “限制正犯概念”(扩张的共犯论)和‘‘扩张正
犯概念”(限制的共犯论)的评析
(五) 对“行为支配理论”的评析
三、本文立场
第二节 单一行为人体系理论述评
一、单一行为人体系的理论概述
(一) 形式的单一行为人结构(体系)
(二) 功能性的单一行为人架构
(三) 减缩的单一行为人架构
二、对单一行为人体系相关理论的评析
小结

第五章 现有共同犯罪理论中疑难问题的述评与新解
第一节 不作为犯的共犯
第二节 共谋共同正犯
一、共谋共同正犯概述
二、理论之争述评
(一) 理论之争概述
(二) 对上述诸学说的评析
(三) “共谋共同正犯”罪责根据的解析
第三节 继承的共同正犯
一、“继承的共犯”成立条件及范围的理论之争
(一) 肯定说(亦称“积极说”)
(二) 否定说(亦称“消极说”)
二、继承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及其罪责
(一) 继承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二) 继承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三、“继承共同正犯”与罪数形态(一罪)关系简论
第四节 片面共犯
第五节 同时犯
第六节 结果(情节)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一、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二、情节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小结

第六章 共同犯罪的量刑及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量刑标准
第二节 国内外共同犯罪人分类观点述评
一、国外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观点论争
(一) 争点概述
(二) 正犯、实行犯、主犯之间的关系
(三) 对国外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方法的评析
二、我国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人分类的述评
三、本文主张的共同犯罪人分类
(一) “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之刑事责任
(二)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之刑事责任
小结

第七章 共同犯罪与身份
第一节个人特征简论
第二节 共同犯罪中“身份犯”的处理原则
小结

第八章 共同犯罪中止
第一节 世界各国犯罪中止立法模式概述
第二节 世界各国犯罪中止处罚根据论争及其评析
第三节 共同犯罪中止的处罚根据及原则
一、日本通说关于共同犯罪中止处罚根据及原则的概述
二、日本通说的评述及本文主张
(一) 共同犯罪中止的处罚根据
(二) 共同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 共犯关系脱离
小结
第九章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立法建议
(代全文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我们这一代人——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