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制裁的界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88119
  • 作      者:
    (美)哈伯特 L. 帕克(Herbert L. Packer)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梁根林,教授,男,1964年6月生于江苏常州。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1997年)、副教授(1999年)、教授(2005年)、《中外法学》主编(2007年)。代表作为《梁根林刑事政策研究系列》之《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刑事制裁方式与选择》(法律出版社2005—2006年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刑事制裁的界限》一书由20世纪美国著名法学家哈伯特L.帕克于1968年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20世纪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特别是正当程序革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典之作,帕克亦因此成为20世纪美国学术引用率最高的法学家之一。
  《刑事制裁的界限》认为,刑事制裁是权力在社会内部受控制地行使的范例。它提出了一系列难以为律师所解决的重大法律问题、难以为哲学家所解决的重大哲学问题以及难以为行为科学家所解决的行为科学问题。基于对刑事制裁合理性的反思,作者对刑事制裁的正当根据、程序制约及其运行界限等刑事制裁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一体化的基础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刑罚的困境
  当代刑法一如既往地处于两股热情的争夺之中:一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对道德上不齿行为的惩罚本身就具有正当性;另一方面,则有观点主张,刑事程序的唯一适当的目的就是预防反社会行为的发生。调和这两种观点的依据似乎是不充足的。后者近来发展出了一种威胁刑法的重要基础的新的理论表述,这一新的理论表述似乎使那些不愿接受报应立场但又不想排斥刑法整体观念的人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困境。在本章中,我将简要描述一下这种所谓困境的大体情况,并简要说明处理由此而提出的问题的路径。然后,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进而提出一种既反对为刑罚而刑罚也反对完全废除刑罚的一体化论。
  报应论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思想,其内容历经几个世纪而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简言之,报应论认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道义责任,既应因作出正确的合乎道义的选择而得到奖励,也应因作出错误的选择而遭受刑罚。根据这种观点,这些重要的诫命源自人的本性,而不要求——事实上也不允许——任何实效方面的理由。从作恶者恶有恶报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当然是顺理成章的。就个人而言,我们理所当然地希望寻求对加诸自身的罪恶进行报复;就社会而言,我们也要求合法当局刑罚那些对他人造成非法伤害或者实施其他我们认为罪恶的行为的人。这种报应之恶也许会附带地产生某种益处,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能为了追求这些益处而适用刑罚。刑罚的目的是施加应得的痛苦,而刑法的目的则在于为在社会框架之内施加这种应得的痛苦提供一个可以被接受的根据。
展开
目录
导言:争论及其听众
第一编 原理
第一章 刑罚的困境
第二章 刑罚的意义
第一节导言
第二节 一个初步界定
第三节 刑罚、处遇及其他制裁
第四节 修正的定义

第三章 刑事惩罚的正当根据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报应
第三节 功利主义的预防:威慑
第四节特别威慑或威吓
第五节 行为预防:剥夺能力
第六节 行为预防:再社会化
第七节 总结:犯罪预防的界限
第四章 走向一体化的刑罚论

第五章 可责性与行为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作为先决条件的行为
第三节 合法性原则
第四节 权限分配
第五节 模糊性、严格解释、预防性羁押

第六章 可责性与可宽恕事由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可宽恕事由的原理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表面的紧急避险:“认识错误”的角色
第五节 严格责任:对“认识错误”的拒绝
第六节 对精神失常抗辩的限制

第七章 证据与比例原则
第一节 证据标准
第二节比例原则与刑罚

第二编 程序
第八章刑事诉讼程序的两种模式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模式的价值基础

第九章运作中的模式:从逮捕到指控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为调查而实施的逮捕
第三节 合法逮捕后的羁押和审讯
第四节 电子监视
第五节 非法获取的证据
第六节 得到律师辩护的权利

第十章 运作中的模式:从指控到有罪判决
第一节 指控决定
第二节 审前羁押
第三节 有罪答辩

第十一章 运作中的模式:对错误的审查
第一节 上诉
第二节 附诉
第三节 得到辩护律师:一个补充
第十二章 趋势与影响:一个尝试性的评价

第三编 界限
第十三章 界限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选择问题
第三节 赔偿和管制:酒后驾车的例子
第四节 处遇:民事拘留的情况
第五节 不为的选择
第六节 作为一个资源分配问题的界限

第十四章 寻找界限:法律与道德
第一节 不道德性: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节 不道德性:一个不充分条件
第三节 “对他人的危害”
第四节 刑罚的目的

第十五章 寻找界限:得与失
第一节 远近程度与琐屑之事
第二节 犯罪关税
第三节 警民关系的紧张状态
第四节 零星的执法
第五节 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第六节 流水线司法
第七节 隐性功能

第十六章 应用标准:道德犯罪
第一节 刑事制裁的最佳状态
第二节 性犯罪
第三节 重婚罪与乱伦罪:两种虚构的犯罪
第四节 淫秽的罪恶
第五节 卖淫:罪恶还是滋扰

第十七章 应用标准:各色各样的犯罪
第一节 毒品和其他麻醉药物的控制
第二节 堕胎:运作中的犯罪关税
第三节 醉酒:“生病”的权利
第四节 赌博:实验的例子
第五节 作为罪犯的商人
第十八章 结论:手段和目的
引文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