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证券犯罪经济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82452
  • 作      者:
    於秀峰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于秀峰,男,1964年9月出生,祖籍山东省梁山县,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部,现任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证券犯罪经济学分析》笔者充分借鉴、吸收了贝克的犯罪经济学分析理论体系,并阅读了大量的其他相关中外经济学著作。文章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边际效用”、“均衡理论”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以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犯罪供给与犯罪需求等经济分析方法为手段,试图站在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证券犯罪行为人作为一个“经济人”从事证券犯罪的内在诱因、外在动力以及对惩罚的心理预期等一系列主客观理论问题,利用经济学的观点对证券犯罪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进行个体分析,以期对我国证券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证券犯罪立法的补充与完善有所裨益。这是《证券犯罪经济学分析》的行文主线,也是笔者著文的中心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证券犯罪立法的历史考察
    从经济学分析,证券犯罪是伴随着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运作的特有形式,本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盈亏性,为此,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建立了严密的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严格监管,以确保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但正是由于证券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这种高风险、高盈亏属性决定了紧紧依靠单一的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无法从根本上阻止意图获取巨额利润的违法犯罪人铤而走险,因此,想要有效地控制证券犯罪,必须从立法高度对其进行严格规制。我们要对证券犯罪进行经济学分析,同样要以证券犯罪立法为主线,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了解,全面考察各国证券犯罪立法,为后来者站在经济学角度,正确地分析和评价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中的各种犯罪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近现代发达国家的证券犯罪立法
    一、英国的证券犯罪立法
    西方证券市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信用制度的建立、股份制的运作为基础而形成的。在自由主义思潮大行其道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方各国对证券市场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以“君子协定”为运行模式,以各交易所自我约束为主要管理手段。由于证券市场特别强调市场的独立性,反对国家干预,使得证券立法被严重忽视。原始监管的薄弱导致交易市场的混乱,交易市场的混乱又造成涉嫌诈骗事件的频繁发生,诈骗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相当数量的证券参与者走向破产。较为典型的是:1720年,英国南海“皮包”公司采用欺诈手段,造成股价暴涨猛跌,引发了近代金融危机。因此,悄然兴起的证券市场从产生伊始,便与欺诈、操纵行情、虚假信息披露等诸多不公平、不诚信的经济行为结下不解之缘。为改变这种不利的混乱状况,英国国会通过了《肥皂泡法案》,在没有出台专门证券法的情况下,初次以法律形式监管证券市场,但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证券犯罪条款,对确需科以刑罚的侵犯证券管理秩序的行为,往往也仅是参照诈骗罪等罪名处罚。直到1733年《禁止欺诈买卖股票条例》才较为明确地规定,非法买卖股票的行为要处以刑罚或者没收财产。1844年《公司法》是英国近代治理证券市场的极为重要的一部法律,但真正起到证券交易法作用的还是具有现代意义的1948年《公司法》,该法突破之处在于规定了证券发行的公开原则,违规行为的罚则、证券投资公司的设立规则以及对“内幕人士”等法律术语的界定等。此外,1939年英国制定了《防止欺诈投资法》,并于1958年、1983年两次对其进行修订,该法宗旨在于保护广大投资者正当的合法权益。而1986年《金融服务法》进一步对英国历来的金融自律为主的管理模式作出了重大修正,突出了“改革”主题。这些陆续制定的多项管理证券业的法律、法令,明显加强了对股票正式上市和非正式上市的监督管理,明确了对证券违规、证券犯罪行为的责任认定及处罚:如禁止抬价压价、虚伪买卖、串通制造供求假象等操纵市场价格行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证券犯罪立法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近现代发达国家的证券犯罪立法
第二节 我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证券犯罪立法

第二章 证券犯罪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证券犯罪构成理论分析
第二节 证券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节 证券犯罪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理论分析
第四节 证券犯罪需求与供给理论分析
第五节 其他相关理论分析

第三章 证券犯罪的具体行为分析
第一节 内幕交易行为
第二节 行情操纵行为
第三节 欺诈客户行为
第四节 虚假陈述行为
第四章 证券犯罪的评判标准
第五章 证券犯罪刑罚的科学适用
第六章 证券犯罪的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